定位 English [切换] 药用原辅包质量审计、注册及供应;GMP 质量体系咨询;药物制剂研发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

礼来打响胰岛素降价“第一枪”,诺和诺德、赛诺菲跟进!美国高药价体系难以为继?

发布者:国际药物制剂网 发表时间:2023/3/20     点击: 229

全球胰岛素正在开始进入降价螺旋

自3月1日礼来打响胰岛素美国降价“第一枪”,短短20天内,赛诺菲、诺和诺德也下调了胰岛素的价格。自此,占据全球胰岛素70%市场的三大巨头皆将自家产品价格大幅下调。

图片

围绕胰岛素的高价问题,赛诺菲、礼来、诺和诺德时常陷入争议。2022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下称《法案》),要求医疗保险部分覆盖患者的胰岛素自付费用上限为每月35美元,自2023年1月1日起生效,这被业内认为是促使胰岛素降价的导火索。

三巨头胰岛素在美国的降价动作,不仅引发了美国糖尿病细分市场震动,而且也将会对全球药品市场价格格局带来影响。业内观点指出,《法案》颁布落地,胰岛素仅仅是美国高药价体系发生根本变化的一个缩影,美国市场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全球高溢价竞争的重点区域,如果降价趋势愈演愈烈,极有可能对众多医药企业的战略决策、业务架构乃至团队管理带来极大的成本考验。

1

胰岛素迎平价药时代

三巨头的隐忧与自救

本轮美国市场掀起的胰岛素产品降价,主要还是配合法案中关于医疗保险D部分覆盖的患者的胰岛素自付费用上限的规定这也是因为降价前胰岛素在美国的价格太高,美国胰岛素的高价问题一直备受诟病

3月1日,礼来宣布,赖脯胰岛素(优泌乐)和人胰岛素(优泌林)降价70%,将于第四季度生效;将其非品牌胰岛素价格降至每瓶25美元,今年5月1日起生效。

随后,赛诺菲和诺和诺德何时跟进降价,成为了市场热议的话题。

3月16日,赛诺菲宣布其甘精胰岛素(来得时)在美国的标价下调78%,并且将设置35美元的患者自付上限,无论是否有商业保险。这些降价举措将于2024年1月1日生效,此外,谷赖胰岛素(艾倍得)的标价也下调了70%。

图片

3月14日,诺和诺德也官方宣布,在美国大幅降低胰岛素类药物的价格,其中门冬胰岛素(诺和锐)降价75%,人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诺和灵、诺和平)降价65%。诺和诺德还降低了非品牌胰岛素的标价,以与各品牌胰岛素的降价相匹配,所有调整也将于2024年1月1日生效。

图片

在多家MNC接连不断宣布胰岛素降价之前,中国国内就已率先开启胰岛素降价集采。2021年11月,作为专项集采品种,国家胰岛素带量采购在上海开标。2022年7月,全国31省份全部落地实施胰岛素集采。前述国际三大胰岛素巨头也均参与了胰岛素集采。业内纷纷表示,在首个胰岛素上市百年之际,掀起无数业内风雨的降糖药,终于有望成为平价药。

行业观点分析认为,本轮胰岛素价格巨变背后,有两点主要原因。胰岛素的市场竞争格局也在变化,新型降糖药物的出现和胰岛素生物类似药的问世都在挤压老一代胰岛素的市场。

随着专利保护到期、仿制药替代,原研药价格下降是市场竞争的结果。同时,随着GLP-1和SGLT2等新一代降糖产品凭借更优的效果和便捷性,迅速完成了降糖药物市场的更新迭代。具体而言,2022年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高达596亿美元,其中前4位的为2款GLP-1受体激动剂和2款SGLT2抑制剂;2022年,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Wegovy)销售额高达108.82亿美元;礼来的度拉糖肽(Dulaglutide)紧随其后,销售额到74.4亿美元。

同时,GLP-1还在肥胖适应证上表现出优势,未来市场潜力巨大。目前,礼来、诺和诺德等MNC皆在该赛道有所布局,国内华东医药、信达生物等也紧随其后。

另一方面,这与胰岛素价格居高不下, “吃药难、吃药贵”这一世界性的难题有关。截至目前,依靠胰岛素产品,无论是赛诺菲、礼来,还是诺和诺德都获得了巨大的收益。然而,在高收益背后是产品高价引发的用药负担难题。

2017年,“三巨头”曾经收到一项集体诉讼。相关信息显示,由于企业不断提高胰岛素价格,产品定价与实际价格之间的差值也越来越大,这也让PBM(Pharmacy Benefit Management,药房福利管理)公司有了更高的返点空间,从而提高销售额和利益。原告则表示,患者成为了不断上涨的价格账单的买单者。

2021年7月,美国地方法院接受了对赛诺菲、诺和诺德和礼来及PBM公司对胰岛素类似物药品涨价,涉嫌贿赂和欺诈的指控。

2023年伊始,美国加州总检察长Rob Bonta、美国总统拜登也分别在公开场合针对相关情况进行表态,前者在1月对礼来、诺和诺德和赛诺菲提起诉讼,指控这些公司利用其市场影响力向糖尿病患者收取过高的费用。后者2月呼吁将每月35美元的上限扩大到医疗保险之外的所有糖尿病患者,让《法案》切实落地。

2

《法案》或将引发连锁反应

企业裁员潮即将爆发?

药价贵是全球共性问题这个问题在美国不例外甚至更为严重。药品生产企业、保险公司、流通链条等各方博弈定价下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导致美国市场陷入追逐更高利润的循环中

据统计,2021年美国药品支出大幅上涨,达到了4070亿美元,人均药品支出1200美元,排名世界第一。另一方面,据哈佛大学Aaron教授《2008-2021年处方药定价趋势》研究报告,过去14年中,美国548种新药上市价格年均增长20%。

在美国药价博弈的漫长历史中,过度自由的市场不断结出恶果。其中,PBM、保险公司与药企“同谋同利”,成为美国药品市场最根深蒂固的顽疾。

PBM于20世纪60年代末出现,是介于保险机构、制药企业、医院和药房间的管理协调组织,目的在于通过与各方签订合同,影响医生或药师的处方行为,达到控制药品费用增长。

PBM在最开始确实为支付方节约了部分费用,但PBM作为一个商业组织,因为拥有拟定药品目录、审核药品处方等决定性能力,在无法控制自身立场之际,便开始出现贿赂与高返点(Rebates)的情况,市场也因此向失衡发展。

市场观点认为,商保公司与制药企业的关系从“对手”变为“队友”。有保险可以报销高额药费,反之看不起病成为美国保险合约的核心吸引力,这便是美国保险公司看似不合逻辑的反对实行药品价格谈判的原因所在,造成了商业保险公司与药企之间维持高药价的利益趋同。

为规避联邦贸易委员会的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调查,大型PBM公司还纷纷与商保公司合并,如第一大PBM商ESI与保险公司Cigna合并。由对手变成合作伙伴是美国药品市场多年自由竞争下摸索出的最佳获利模式,最终共同造成了美国高药价。

业内专家指出,药品价格是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完全放任的自由市场也有其弊端。面对政策端的结构性调整,如何尽快适应正在成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月16日,据媒体报道,安进正在裁减约450名员工。

图片

去年11月,安进在提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文件中表示,《通胀削减法案》的药品定价控制和医疗保险的重新制定可能会对企业的销售(特别是对那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医疗保险报销的产品)、业务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不利影响。今年1月29日,安进已经裁员了300人,主要为美国商业团队员工,公司方面指出,此次组织变革是为了更好的应对行业结构性调整。

事实上,今年以来,大药企如辉瑞、拜耳、强生等都陆续开启了裁员计划,主要是受医药市场法规环境影响是最为核心的原因。行业普遍预期,伴随着全球经济博弈和医药法规政策调整,未来裁员风暴预计将继续蔓延。

【编辑:amanda】 国际药物制剂网       本文链接: http://www.phexcom.cn/hydt.aspx

在线
咨询

在线咨询服务时间:8:30-17:00

服务
热线

021-55807300
8:30-17:00

关注
微信

PHEXCOM公众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