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 English [切换] 药用原辅包质量审计、注册及供应;GMP 质量体系咨询;药物制剂研发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

[魔说]上半年药品销售形式透露了什么信息?

发布者:国际药物制剂网 发表时间:2015/8/12     点击: 345
此为魔说专栏第34篇。在全医药行业受压大环境下,仔细分析数据能发现不少亮点,也许提示有潜在的机会在浮现。


2015年是医药行业风雨交加的一年,在招标降价、用药控制、药品注册、财税整顿等环节都出台了众多的政策。利好的部分有待更长时间来展现,利空的部分倒是立竿见影,上半年医药市场在医院和招标办共同努力下,市场增速一下子从去年同期的13%掉到8%。凸显了政策对市场巨大直接的影响,也提醒我们众多招标、二次议价政策上半年才刚落实,下半年全面执行后整个市场的表现会更疲软。
在全行业受压大环境下,仔细分析数据能发现不少亮点,也许提示有潜在的机会在浮现。
上半年外企增速总体低于国内药企,从医院市场来看,绝大多数公司的上半年同比增速都显著放缓至一位数,罗氏、礼来、施贵宝和GSK更是出现负增长,跟其业务模式或者组织架构调整有较大关系。大外企中阿斯利康 、赛诺菲、诺华和默沙东表现尚可,而卫材、大冢、阿斯泰来等日企同比却有两位数的增长。显然同样政策下,药企的产品竞争力和企业应对措施还是会带来明显差别的。再看量价关系可以发现,内资药企产品的销售数量下降较多,跟各省招标落标厂家多有关;而外企产品的销售数量变化不大,减少主要是因为降价,显然跟外企产品仍然有较大临床吸引力或较高招标中标率,但以价格换市场成为通行的做法。
对照上市公司的半年报我们也发现医药行业增速明显减慢,是自2010年来一样工业增速艘次低于9%,利润增速就更加难看。然而也有沃华医药、福瑞股份、尔康制药等药企取得了100-700%的增幅。虽然上市公司有多种办法可以“做高”业绩,但深入解剖这些公司的半年报还是可以寻找到弱势里高速成长的秘密。
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外企在广阔市场的增速显著快过其在一二线大城市市场,而内资药企在一二线城市的增速又快于其在广阔市场的增速,似乎不同于二者传统的势力范围。
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大城市医院控制药占比的措施下,外企品种因为价格高而受影响更大,内企的仿制药间接获益。在广阔市场情况则相反,在国家加强基层医疗投入、医保覆盖人群扩大前提下,外资药企中基药和相对低价品种在基层市场受到欢迎;加上外企过去在基层销售基数小,稍稍发力就成长迅速。未来县级医院将成为各大药企角逐的新赛场,得县级医院得天下对前20位药企不是说着玩的。
另一个值得研究的现象是药品处方药在零售渠道的增速远远快于医院,无论是内企外企,无论是在全国哪级市场。这个现象跟医药分开、药占比控制等医院限量措施直接相关。处方药院外市场因为处方和医保关系,过去体量小而且仅作为医院溢出市场存在。当医保全面扩展到药店,患者通过互联网来做常见病和慢性病自我诊疗日益常见,未来药店完全可以升级成慢病管理服务中心来赢得更多的处方药销售机会,而药企也需要对处方药零售制定独立的政策。
让人迷惑不解的是中药在医院销售今年表现非常低迷,增速下降到2年前的1/3不到,排名在各药品种类中垫底。按理说中药产品受国家政策扶持,招标降价并没有带来很大影响。
今年是医药行业政策大年,政策的连环出手必将对行业趋势带来前所未有的影响。除了持续追踪医药企业业绩,我们更需要深度分析并学习业绩出众的企业,才能找到弱市突围的办法。


本文版权属于E药脸谱网(www.y-lp.com),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y-lp@y-lp.cn。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2015年上半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编辑:amanda】 国际药物制剂网       本文链接: http://www.phexcom.cn/hydt.aspx

在线
咨询

在线咨询服务时间:8:30-17:00

QQ在线咨询:

服务
热线

021-55807300
5*9小时服务热线

关注
微信

PHEXCOM公众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