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 English [切换] 药用原辅包质量审计、注册及供应;GMP 质量体系咨询;药物制剂研发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

是谁推高了药材价格

发布者:国际药物制剂网 发表时间:2010/6/18     点击: 387
 
  药材的轮番涨价,给厂商来了一个“措手不及”。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轮药材的涨价是内外因等众多因素“厚积薄发”所致。
 
  今年以来中药材轮番涨价,已严重影响了整个中药产业链的稳定,对此,我们不得不反思:
 
  今年开春,药市经历了短暂的低迷调整后,在云南干旱天气的影响下,涨价的药材轮番闪亮登场。三七率先大旗高举,价格扶摇直上,短时间内120头的价格从200元一路飙升至500元左右。红花、干姜、草果、薏米仁、白扁豆,云木香等也闻风而动,其中一些涨速之快,涨幅之大,让人瞠目结舌。除受旱灾品种涨价外,白芍、丹皮、麦冬、元胡、白芷、郁金、茯苓、党参、当归、黄芪、桔梗、水蛭等药材价格也强劲上扬,整个药市行情好似“满园春色关不住”。中药材的频频涨价已严重影响整个产业链的稳定,对此,我们不得不反思:是谁推高了药材价格?
  
  1 中药材种植面积大幅减调  
  近几年,大批农民进城打工潮席卷全国,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粮食作物相继提价,使得不能靠机械化操作的中药材种植陷入了困境。多数家种药材种植管理费时费工,要完全依靠人工,不能机械化替代,而青壮劳力(包括年轻妇女)常年在外务工,剩下的多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和留守儿童;闲置的土地要么流转承包给别人,要么种植上管理省事的农作物(农作物种植收割完全可以机械化操作),药材种植面积大幅减少。这是中药材生产面临的一个严峻课题,也是近年来某些药材价格持续攀升的主因。
  尽管自去年来多数药材价格不断上涨,有的已突破历史高位,但高价并未刺激药农种植积极性。如:桔梗价格从十几元涨到50多元,药农仍种植积极性不大。几经药市行情的大起大落,以及随着我国农村种植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药农也不再盲目跟风种植药材。昔日逢高价种药,低价卖出的教训仍记忆犹新,低价烂市对药农的伤害也是久久难以愈合。
  
  2 库存薄弱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成熟,一些国营中药材公司因管理经营不善,纷纷宣布破产或改制。这些省级县级药材公司在计划经济年代曾担当着“蓄水池”作用,但是,随着国营药材公司的解体,中药材的库存分散转移到市场经营户和产地药农手中。
  中药材的生产极其不稳定,容易大起大落,尤其2007年下半年到2008年上半年,多数家种药材价格大幅跌落,有的接近或低于生产成本。受行情低迷价格低落影响,药材生产大幅调减。
  多数药材新货产不足需,其多年积压的库存便得到了良好的消化,尤其2009年甲流疫情,清热解毒类药材的库存得到大量的消耗。同时,在2007~2009年上半年药市行情低迷期间,市场经营户多不愿大量囤积货源,而且有货者多积极抛售,市场库存空虚。
  2009年下半年药市行情复苏,市场商家及用药单位纷纷赴各产地积极组织货源,产地大量积压的货源被转移出去。这些货源一部分被市场实际消化掉,一部分囤积在商家手中。总之,由于近几年中药材生产的萎缩,无论是产地或市场积压的库存,随市场正常消化已逐渐薄弱。可以说,中药材的库存已为历年最少,一旦市场需求有风吹草动,价格上涨一触即发。
  
  3 疫情爆发增加新需求  
  自2003年我国爆发“非典”疫情以来,禽流感、手足口病,以及2009年全球大流行的甲型流感接踵而至,消耗掉大量的中药制剂,中药材的市场需求激增,尤其清热解毒类药材需求猛增,如板蓝根、金银花、青翘、牛蒡子、菊花,芦根等。
  
  4 保健品开发及新医改进一步扩大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中药保健补品已走进寻常百姓家,以中药为原料生产的保健品应运而生,如中药保健枕,中药保健茶、中药保健酒等中药美容养生保健系列产品。目前,我国以中药为原料生产的保健品牌数以千计。中药在保健品领域的开发应用,使得其销量逐年递增,这正是近几年中药材需求量不断增加的原因之一。
  由于中成药及中药饮片均纳入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同时,新农合又提高了中药报销比率,中药原料需求亦大大增加。而随着我国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日益增多,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及中成药制剂需求也必然会与日俱增。
  
  5 中成药出口带动中药材出口逐年递增  
  随着中医学不断被世人接受,中药材的出口也逐渐呈现出强劲的势头,尤其在防治“非典”、甲型流感疫情中发挥了特有功效,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对中医药刮目相看。中药的市场需求量因用途的拓宽而在逐年增大,中药材的出口也随之日益增加。
  
  6 频繁自然灾害致药材减产人气急升  
  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如今年春西南几省区遭遇百年罕见的干旱,4月中旬中东部出现“倒春寒”霜冻雨雪天气。反常的天气,不但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生长在其产地的相关药材也因灾可能造成减产。由于利好因素出现,商家便闻风而动。在多商积极购货带动下,一些药材价格扶摇直上,如因干旱影响价升的药材有三七、红花、草果、薏米仁,干姜等;连翘、苦杏仁、山萸肉等药材,则因一场“倒春寒”而风生水起。
  
  7 囤积带动价格上涨  
  商家之所以购货囤积,等待价格上涨,主要是预测某一商品未来可能因货源缺少而价格上涨。例如4月中旬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的“倒春寒”天气,一些正逢花期果实类药材可能会因此受灾减产,有商家便看好这一利好因素,提前买货囤积。
  有些药材因交易量突然放大,价格也在频繁交易中不断上涨。其实,这些货源并不是真正的市场需求拉动,而更多的是人为买货囤积所致。由于多商积极参与买货囤积,带动某些药材价格上涨,也是推动目前多数药材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但没有根据的哄抬价格可能会招致政府的棒打,政府对价格进行干预。
  
  8 大量热钱进入  
  自2009年至今,多数药材价格不断攀升,有的药材出现了100%甚至300%~500%的利润。如桔梗从12元涨到50多元,三七从50~60元涨到500元以上等。
  当某一药材价格暴涨后,听到最多的就是一夜暴富的神话。如昔日卖羊肉串的因买了桔梗赚了几十万,拉人力三轮车的因囤积三七将三轮车换上了“奥迪”等。好事者更是推波助澜,对如此种种津津乐道,刺激了不少人前赴后继地进入了药市。由于外来资金的大量介入,药市行情也不再风平浪静。
  
  9 未来多数药材行情依然向好
  
  目前中药材原料价格的全线上涨,并不能完全归罪于人为炒作。前几年家种药材生产过剩,多数药材出现低价烂市。如:白芍,2002~2003年统货价滑到2元左右,白芷,2008年产新后价格跌到2元左右,夏枯球,价格也落到4.5元~5元,玄参价格掉到3元以内。由于种植药材获不到利润,药农纷纷弃种或减少种植面积。同时,农副产品涨价后,药农为追逐利益,多改种了农作物,导致中药材生产链的脱节,未来1~2年内部分中药材原料供求矛盾会更加突出,甚至会出现有价无货的尴尬困境。
  从短期来看,预计下半年会出现行情的分化。随着大量品种的产新,一些价格过高,生产量增加的品种价格会逐渐回落,而一些价格高企、但生产继续萎缩的品种仍然会继续高升。
  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对中医药优惠政策的扶持,中药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其市场需求也将与日俱增,中药市场前景依然一片艳阳高照。
来源:医药经济报

【编辑:amanda】 国际药物制剂网       本文链接: http://www.phexcom.cn/hydt.aspx

在线
咨询

在线咨询服务时间:8:30-17:00

服务
热线

021-55807300
8:30-17:00

关注
微信

PHEXCOM公众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