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原料药为何5年首现负增长
发布者:国际药物制剂网
发表时间:2009/11/18 点击:
434
次
2009年全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将首次超过1万亿元似乎已经没有悬念,第三季度外贸数据回暖态势也已明显,然而,在对目前医药工业稳步增长的态势表示乐观的同时,另一方面,国内原料药行业不得不面临来自全球经济形势严峻、外贸遭遇重创、本行业内部各环节调整所带来的重重压力。
在第63届APICHINA交易会上,《医药经济报》记者感受到行业专家和业内人士对此的担忧。
化学原料药5年首现负增长
数据显示,医药行业保持了高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的增长态势,2009年1~8月,医药制造业累计增加值同比增长13.3%;主营业务收入6068亿元,同比增长17.8%;实现利润592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出口交货值655亿元,同比增长4%。
在医药子行业中,只有化学制药和制药机械的利润增长幅度低于行业平均值,其他各子行业的利润均高于平均值。
“2009年1~8月,化学制药行业的三项主要指标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主营业务收入2968亿元,同比增长14.6%,比1~5月增加1.8个百分点,低于行业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280亿元,同比增长8.6%,与1~5月基本持平,比行业平均增幅低7个百分点;实现出口交货值320亿元,同比下降5.3%,比1~5月下降幅度加大了1.1个百分点,比行业平均增幅低9.3个百分点。”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沈贤姬表示。
“我国近5年来首次出现药品类进出口零增长,化学原料药负增长的情况。”健康网首席研究员吴惠芳表示。据健康网跟踪统计,2009年1~8月,药品类进出口总额约14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化学原料药则进口跌31%,出口跌4%。
“以原料药生产与出口为主的企业去年依靠国际市场大宗原料药价格回升的机会,利润有较大的增长,基数较高。”沈贤姬表示。
吴惠芳认同该观点并以抗生素类原料药为例进行说明。抗生素在2008年上半年价格强势上涨,到三、四季度回落并延续到2009年上半年;2009年前8个月的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3.8%,直到2009年7、8月份才起步上升。在出口量增长不明显的情况下,价格下降是导致今年抗生素出口额萎缩的主要原因。
环保成为调整杠杆
“我们现在还无法判断经济已经走出‘V’字的底端,还是说经济发展趋势是‘W’型的,抑或是长期处于谷底的‘U’型?”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副院长俞雄说。
俞雄认为,原料药在恢复增长的背后依然面临着不容忽视的近忧和远虑。国际油价继续攀高,原料药企业成本上升;世界经济与国际购买力复苏,但并未复苏到危机前的状态;另外,发改委的最高零售价的降价压力传导向原料药环节;国际贸易壁垒依然在……内外压力合围,而粮食短缺波及成本,人民币升值让企业渐失成本优势,新环保、新药典、新GMP等规范也将对原料药行业产生深远影响。
据了解,环保门槛已经开始促成市场对落后产能和产品的调控,如喹诺酮类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环保处理压力大,使生产受到了限制等。
“企业不应当将低环保成本作为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利润的手段。”沈贤姬认为,这是一种危险的倾向。
有地位才有作为
海关总署11日发布的今年前10个月我国进出口数据显示,
1~10月,我国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总值为17554.9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9.9%。我国有很多原料药品种属于高度出口依赖性产品,部分原料药的出口量占到国内生产总量的60%以上。金融危机爆发导致我国对外贸易萎缩,部分原料药品种出口也由此遭殃。
不过,不同品种之间也冷暖不均。比如同样属于高度出口依赖型的抗生素和维生素,在2009年的表现却截然不同,“抗生素疲软,维生素温暖”。
相比抗生素,维生素类在2009年基本保持了良好的稳定态势。由于出口价格降幅小于出口量降幅,可以认为总体行情依然保持良好的稳定态势。吴惠芳认为,维生素的终端不局限于医药、使用广泛且具有不可替代性,而且其下游客户分散不会形成抵制合力,这些因素使得国内维生素在国际市场上有一定的话语权,保证了价格在可控范围内浮动,可以认为,维生素类能维持较好的行情,主要源于维生素的强大产能和高行业集中度。
“有地位才有作为。”俞雄表示,企业应自觉加快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推进产业转型和产品升级。
来源: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