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 English [切换] 药用原辅包质量审计、注册及供应;GMP 质量体系咨询;药物制剂研发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

血制品寡头显现

发布者:国际药物制剂网 发表时间:2009/10/13     点击: 475
      “中西部地区是我国血浆来源的主要区域,随着越来越多的血站被龙头企业所控制,其规模正不断扩大,这将给后入者设置很高的进入壁垒,血液制品行业从分散走向寡头垄断将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的日益老龄化、政府对医疗卫生的大力投入,作为行业的龙头企业,华兰生物无疑将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 

  血液制品行业是生物制药的一个细分行业。整体来看,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存在着产业集中度低、投浆量不足和研发能力弱的问题,行业中通过GMP认证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共有33家,投浆量排名前5位的企业占据国内市场份额不到50%,而全球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不到20家,其中美国5家、欧洲8家,排名前5位的企业却占据了全球血液制品市场份额的80%~85%。 
  
  从投浆量来看,我国投浆量在300吨以上的企业仅有6家,分别是华兰生物(530吨)、成都蓉生(400吨)、上海莱士(390吨)、四川蜀阳(350吨)、上海生物所(320吨)、贵阳黔峰(300吨),而美国每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年均血浆投产量却高达700~1500吨。 
  
  从血浆的综合利用水平来看,血液中一共含有150多种因子,国外血液制品企业能分离并提取出24种,而我国最先进的企业也只能分离提取10种,二线企业只能分离提取3~4种,分离提取物的数量表明,我国与国外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笔者以为,血液制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单采血浆站的数目、新产品的数量和营销能力的高下,如果从这3个方面来衡量,华兰生物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从单采血浆站的数量来看,华兰生物有12家,成都蓉生有10家,上海莱士有10家,四川蜀阳有11家,天坛生物有4家。2009年6月,成都蓉生并入天坛生物后,天坛生物拥有14家血站,成为行业内拥有血站最多的企业,而此前华兰生物一直位居榜首。从对血站的控制能力来看,华兰生物所拥有的血站均为全资控股,拥有绝对的控制权,而这将有力保证公司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得到完全贯彻落实。 
  
  从产品线来看,华兰生物也位居前列。成都蓉生与上海莱士均为7种,而华兰生物已上市销售的血液制品有11种之多,有人血白蛋白、人纤维蛋白原、人免疫球蛋白、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冻干人凝血因子Ⅷ、冻干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外科用冻干人纤维蛋白胶、外用冻干人凝血酶等,其中人血白蛋白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达到公司2008年销售额的75%,占据了国内30%~40%的市场份额。 
  
  除此之外,公司还积极向疫苗产业拓展,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流感疫苗生产企业,2008年流感疫苗全年批签发数量居于内资企业首位,并且公司已与韩国最大的流感疫苗供应商SK化学公司签订了供应流感疫苗的协议,开始走向国际市场。此外,在11家具备生产季节性流感疫苗生产企业中,华兰生物HINI型流感疫苗的研制进度最快,公司有望成为继北京科兴之后第二家国家战略储备大流行流感疫苗的供应商。 
  
  除了2008年已上市的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外,公司目前已向SFDA申报的疫苗共有9只,包括流脑系列3只,百白破系列2只,以及流感、大流行流感、乙肝、乙脑(纯化)、狂犬病疫苗,另有一批疫苗正处于临床前研究。在未来3~5年,公司将初步建立起较为丰富的疫苗产品梯队,疫苗产品很有可能取代血液制品成为公司第一大利润来源。 
  
  华兰生物作为民营企业,其灵活的机制也铸就了其强大的营销能力。公司新上市的疫苗多为有价疫苗,受政策的影响较小,产品主要通过药品批发企业配送销售至终端,产品好、利润高,经销商销售的积极性也高,公司除了完善现有的销售网络外,正在积极拓展新的销售渠道。 
  
  从财务来看,2004~2008年,华兰生物的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0.61%、33.24%、38.68%、53.78%、60.13%,呈现不断增高的趋势;销售净利率分别为:12.89%、14.18%、22.04%、33.32%、40.93%,也同样呈现逐步提升的趋势。 
  
  从成长性来看,也同样呈现快速成长的趋势。2004~2008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6.84%、12.62%、-1.74%、-1.09%、35.32%;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16.53%、27.04%、50.61%、52.18%、55.49%。估计随着疫苗产品的不断上市,其疫苗和血液制品行业龙头地位的稳固,销售收入将稳步提高,因疫苗产品的毛利率高于血液制品,所以,未来其综合毛利率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盈利能力也有望进一步增强。 
  
  从风险来看,主要集中于3点:一是规模依然偏小,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华兰生物2008年的营业收入为4.8亿元,而天坛生物为6.8亿元,规模比天坛生物要小,5亿元的销售规模在我国制药行业只能算一个中小型企业,与跨国企业更是不可同日而语,但竞争就是在同样的舞台上展开,如果说天坛生物还有国资背景,能够比较容易拿到政府订单的话,那么,作为民营企业的华兰生物显然处于劣势。 
  
  二是研发能力依然偏弱。在众多的国内生物制品生产企业中,华兰生物的研发能力并不弱,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依然有巨大的差距。其每年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7%左右,充其量只能算是行业的平均水平,这与其行业龙头的地位并不相符,如果不加大投入力度,很可能危及其未来的发展。 
  
  三是“重磅炸弹”级的产品较少。从新产品的数量来看,尽管华兰生物已排名第一,但从产品的收入结构来看,销售额最大的产品依然是传统的白蛋白和静脉注射用丙种免疫球蛋白产品,两者2008年的销售额分别为2.28亿元和1.3亿元,占公司销售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8%和27%,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跨国公司的销售收入多以抗凝血因子为主导,大约占销售收入的40%,各类丙球占25%,白蛋白占25%,其他副产品占10%。可见,公司新产品虽然很多,但最正做大的并不多,产品结构也有待进一步优化。
来源:医药经济报

【编辑:amanda】 国际药物制剂网       本文链接: http://www.phexcom.cn/hydt.aspx

在线
咨询

在线咨询服务时间:8:30-17:00

服务
热线

021-55807300
8:30-17:00

关注
微信

PHEXCOM公众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