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附条件批准标志着全球首个且目前唯一一款专门针对HER2突变晚期NSCLC的口服靶向药物成功登陆中国,彻底改写了该类罕见却凶险亚型的治疗格局。
图1. 宗艾替尼获批上市,来源:NMPA官网
1
肺癌与HER2突变
被忽视的罕见靶点
肺癌是全球及中国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绝大多数。尽管EGFR、ALK等常见驱动基因的靶向治疗已取得长足进步,但仍有部分罕见驱动突变患者面临无药可医的困境。HER2(ERBB2)突变就是其中之一,其在NSCLC中的发生率约为2%-4%,多见于不吸烟的腺癌患者。
与乳腺癌中HER2蛋白过扩增(免疫组化检测)不同,NSCLC中的HER2异常主要表现为基因突变(尤其是外显子20插入突变)。此类突变能持续激活HER2酪氨酸激酶活性,驱动肿瘤增殖和生存。HER2突变NSCLC患者预后极差,对传统化疗响应不佳,长期以来缺乏有效的靶向治疗手段,后线治疗选择十分有限,存在巨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
2
宗艾替尼:精准设计的
下一代选择性HER2抑制剂
宗艾替尼是勃林格殷格翰利用其领先的化学技术平台开发的一款高选择性、共价结合的口服HER2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其分子设计精妙,具有两大核心特点:
精准靶向突变HER2:它能高效且选择性地共价结合于HER2激酶结构域,强效抑制所有主要的HER2激活突变(包括经典的YVMA插入突变等),从而阻断下游致癌信号通路。
巧妙规避野生型EGFR(wtEGFR):与传统的“泛HER”抑制剂(如阿法替尼、来那替尼)不同,宗艾替尼对野生型EGFR的抑制活性极低。这一特性使其能够有效避免因抑制wtEGFR而导致的剂量限制性毒性,如严重的皮疹、腹泻等,从而有望在更高剂量下实现更强的抗肿瘤疗效,并显著改善患者的耐受性和生活质量。
3
临床研究数据
本次获批是基于关键性Ib期Beamion-LUNG 1研究(NCT04886804)的卓越数据,其结果已发表于国际顶级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并在2025年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上公布。
研究中的队列1纳入了75例既往接受过至少一线系统治疗(多为含铂化疗)的HER2突变晚期NSCLC患者,接受宗艾替尼(120mg,每日一次)治疗,结果显示:客观缓解率(ORR)高达71% (95% CI: 60-80),疾病控制率(DCR)达到96%,表明几乎所有患者的病情都得到了有效控制;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达到14.1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到12.4个月。在27例基线存在脑转移的患者中,观察到了41%的颅内客观缓解率,显示出跨越血脑屏障的潜力。
此外,在队列5(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和HER2 ADC治疗的患者)中,宗艾替尼同样展现了强劲疗效(ORR 48%, DCR 97%),证明了其克服ADC耐药的潜力。
安全性方面,宗艾替尼的整体安全性良好。最常见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是腹泻,但严重程度普遍较低。≥3级TRAE发生率仅为17%,且因TRAE导致的治疗中断率极低,仅为2.9%。未观察到药物相关性间质性肺病(ILD)病例。其卓越的安全性特征为其长期用药管理奠定了基础。
4
哈国内竞争格局:
ADC先行,TKI破局
在宗艾替尼获批之前,中国HER2突变NSCLC的治疗尚无标准靶向方案,临床实践多参考乳腺癌治疗模式或采用化疗、免疫治疗。
在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中Enhertu(DS-8201,德曲妥珠单抗)是当前全球范围内该领域应用最广泛的药物,是首个HER2靶向ADC药物,其用于HER2突变NSCLC的适应症已在中国获批,是宗艾替尼最直接和强大的竞争对手。
目前国内尚无其他针对HER2突变NSCLC的口服TKI获批。多家本土药企的HER2 ADC(如荣昌生物的维迪西妥单抗、科伦博泰的A166等)正在开发中,但其主要适应症聚焦于HER2过表达的癌种(如乳腺癌、胃癌),针对HER2突变NSCLC的临床数据有限且处于较早阶段。
因此,宗艾替尼的获批,使其在口服HER2 TKI细分赛道中占据了绝对的首发和垄断地位,与ADC药物形成了“口服TKI”与“静脉注射ADC”的差异化竞争和互补格局,共同丰富了中国患者的治疗选择。
参考资料:1.勃林格殷格翰中国喜讯!全球首个HER2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口服靶向药圣赫途®在华获批
【编辑:amanda】 国际药物制剂网 本文链接: http://www.phexcom.cn/hydt.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