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低迷和蓄势之下,制药公司都在寻求各自的破局之道。港股上市公司基石药业也于近日连续官宣了两笔交易合作,包括与艾力斯针对RET抑制剂普拉替尼的商业销售合作,以及与三生制药PD-1单抗nofazinlimab (CS1003)在国内开发、注册和商业化权益的License out。
这两笔交易的细节早已官宣,合作形式对于业内也不陌生,不过交易背后的逻辑细品之下却颇有新意。虽然规模不及近来国内Biotech与海外MNC那些动辄上亿美元首付的License out,然而对于国内正遭遇寒冬的创新药行业而言,却有更多值得思考借鉴之处。
资本寒冬已有两年有余,创新药行业经历了远比从小甜甜到牛夫人更剧烈的滑落。投资人如今也是幡然悔悟:之前牛市中的Biotech也不是当初感觉上的那么完美。这当然是对的,不过逻辑的另一面,当前熊市中的Biotech,是否又真如当下投资人感受的那般一无是处呢?恐怕也未必的。
任何企业,其价值多少,取决于是否能创造更大价值。无论Biotech、Biopharma或是MNC,终归都是要兑现承诺:对患者是把创新药做上市,对股东投资人是实现企业盈利。基石药业这批出道较早,并且获得资本市场加持的Biotech,往往拥有不少临近或者已经上市的创新药。牛市中的投资人往往无限热衷那些早期画大饼的项目,甚至越初创越好吹。然则寒冬时节,那些拥有即将和已经上市品种的创新药公司明显受到更多关注,因为它们在价值实现方面有更多的确定性和腾挪空间,基石药业的这两笔交易就是典型代表。什么样的创新药是有价值的?牛市的资本更喜欢追逐那些看似酷炫的,有更多想象空间的创新药。然而从真实的价值创造角度,可能未必如此。譬如和黄的呋喹替尼,区区一个多激酶抑制剂,这种故事拿给国内VC,可能都未必能进入投决。可就是这样一个品种,先是拿到武田4亿美元首付,最近还获得FDA批准上市。背后逻辑很简单,就因为这是一个此前就完成关键性临床,明确目标适应症积极临床数据,被NMPA获批上市的创新药,疗效和商业价值已经浮出水面。没错,不在于是什么modality,只有越是接近后期的创新药,才是有价值,并且能够创造价值,工业界也愿意给予价值的创新药。同样的道理,拥有那些接近和已经商业化品种的创新药企业,才是更有价值的标的,如今更是如此。看明白这个逻辑,就能够对基石药业的这两笔交易有更好的理解,无论是已经上市的普拉替尼,或是即将上市的nofazinlimab(III期阶段),对拥有销售能力的企业而言基本都是即插即用,拿来就能直接产生效益。这样的品种对不少人狠话不多的实体公司而言,买单意愿其实是很强的。
价值互补:国内Biotech和Pharma的双向奔赴
这些方面的能力或许在百济和恒瑞这样的明星企业并不缺乏类似,但是更多的国内本土大中型药企而言却未必如此。事实上,它们才是沉默的大多数。本土药企十多年前就开始纷纷转型研发创新药的,然而多年以来却成果寥寥。无数事实表明,无论是期间的高投入或者高风险,对它们而言都是难以承受的。这些企业拓展创新药业务,还是需要寻求外部力量。呼吁本土药企联姻本土Biotech的声音并不新鲜,成功的案例却乏善可陈。如海外MNC那般并购?估值常年谈不拢,绝大多数本土药企现金储备也没那么多。直接购买品种呢?首先想到的大概是买早期品种,因为价格理论上更便宜,但事实上却很困难。一者仍是价格预期差距过大。Biotech对其早期品种价值显然比作为买家的本土药厂要高得多,恰如父母对孩子的预期,越是幼年期望值越高。再者早期品种需要的漫长开发时间、投入和风险,也是本土药企不愿意,也没有足够能力承担的。倘若换个思路,标的品种换成已经商业化或者接近商业化的品种,交易模式换成商业化合作呢?这正是基石药业近期两笔交易的典型思路。这种思路过去被探讨得并不多,但细想之下,其实有很强的合理性。无论是已经上市的普拉替尼,或是即将上市的nofazinlimab,背后其实有一个共同的逻辑:商业价值基本已经翻成明牌。这意味交易双方至少对于未来可能实现的销售额,未必会有太大的分歧。相较而言,本土药企在跟某些傲娇的国内初创Biotech谈判,分析那些早期(尤其是临床前)品种的商业化预期时,一定不乏这样的经历:你在说前门楼子,他在说胯骨肘子,这肯定是谈不拢的。如果价值基本共识是达成交易的基础,选择产品的商业化层面进行合作,则是达成交易的催化剂。相较并购品种而言,商业化合作收益虽然偏小,但合作方的风险承担和代价支付却更加可控,而且收益可以迅速实现,不用等待漫长的研发周期。即使是nofazinlimab这样已经处于III期的在研品种,其实前期主要的研发成本也已支付大部分,产品产生现金流的时间也并不遥远,本质其实还是商业化合作的逻辑。低成本,短平快,可预见的投入产出,可控的风险,都是本土药企偏好的特质。针对已上市或者即将上市的后期创新药,开展商业化层面的合作,恰好可以迎合这样的偏好。对于拥有后期品种但打造完整商业化能力所需资金和时间窗口都不友好的Biotech而言,这确是很好的合作模式,而且也为投资人创造立竿见影的收益。再说两句合作伙伴。三生制药作为比较有代表性的本土药厂,有资金实力和销售能力,渴望创新药品种,而nofazinlimab这类高质量的I/O联用基石产品就是能够想象的理想引进对象。不过与艾力斯的交易,却又再度让人眼前一亮,打开了新的思路。艾力斯可能代表了新崛起的一批Biotech,或曰Biopharma:首个创新药品种取得良好的销售业绩,团队商业化能力已然建立,资本市场加持使其拥有并不逊于老牌本土药厂的资金积累。这类企业管线中可能不缺创新药,但往往缺乏临近或者已经获批上市的创新药。它们对于后期品种的需求迫切程度并不逊于本土药厂,从而有机会能成为理想的商业化合作伙伴,尤其这还都是真正从创新药上赚过钱的企业,大概率能有更高的认可度。
【编辑:amanda】 国际药物制剂网 本文链接: http://www.phexcom.cn/hydt.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