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裁员VS国内扩招!研发驱动,百济神州、复宏汉霖、药明生物等18A药企低调增员超6000人
发布者:国际药物制剂网
发表时间:2023/5/4 点击:
505
次
2022年以来,受资本寒冬影响,海外医药企业正在迎来“裁员潮”。在这一波“裁员潮”中,不乏卫材、渤健、诺华、赛诺菲、默克、吉利德、第一三共等大型药企。一些公司直言不讳:裁员就是要节约开支,延长资金储备时间。而另外一部分公司虽以业务重点转移、项目管线调整等理由裁员,但不难看出,其背后原因就是资金压力紧张。此外,多家药企更是面临严重的经营困难,甚至倒闭,在裁员的同时直言“卖身”以挽救公司。就以此前破产的红细胞先驱Rubius 为例,在其2021年第三季度报中显示,公司仅剩1.2亿美元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2022年9月,Rubius被爆出计划裁员75%后,同年11月公司宣布启动战略选择评估程序,并于2023年2月宣布进行清算和解散程序。有专业观点认为,多数情况下,企业的经济性或结构性裁员,多发生在由于市场因素或企业经营不善,导致经营状况出现压力,盈利能力下降等困难时期,是企业为降低运营成本而采取的行为。因而,企业员工规模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也反应出了短期的企业经营状况。相比海外的跨国公司,面对资本寒冬考验,中国国内Biotech正在更加积极地应对产业调整。《医药经济报》新媒体中心根据上市企业的年报数据,不完全统计了港股18A企业,与个别具有代表性的A股企业。本文将通过企业员工规模变化,侧面分析公司以及行业的发展变化趋势。
国内药企低调扩编2022头部企业募员积极根据上述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22年,百济神州、复宏汉霖和药明生物相较2021年全体员工数量分别扩大了1,000人、1,172人与2,509人。成为了18A医药企业内,在2022年规模增长最快的三家企业,仅这三家企业扩编数量就占比超过7成的18A公司人员净增长。其中药明生物在经历2022年的规模增长后,员工规模从2021年末的9,864人扩大到2022年末的12,373人,公司员工规模破万人,员工规模同比增长约25.44%。其中,研发团队更是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开发团队从2021年末的3285人(表格390人为发现团队),增加到2022年末的4372人,单科研团队的人数增长就超过了公司整体人员规模四成的净增长。
2022年数据
2021年数据百济神州在过去的2022年同样表现强势,全球雇员规模从8,000人增长至9,000人。其中研发团队增长500人,占比人员净增长的一半,销售团队也增长了400人。此外,根据百济神州在2022的财报显示,虽然在过去的一年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但2022年营收达到了95.66亿元,较2021年的75.89亿元,同期比增长了26.06%,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相较于扩编队伍,18A公司在2022年的裁员力度相对较小。嘉和生物、信达生物、永泰生物、和铂医药与基石生物是被统计企业中裁员数超过100人的企业,分别精简了376人、274人、269人、169人与135人。其中,嘉和生物在经历376人的裁员后,公司规模从2021年末的640,精简到2022年末的264人,团队规模缩小接近6成。信达生物在2022年精简了274人,包括了研发团队裁减了177人。相较之下,康诺亚则是被统计的18A企业中员工规模增幅最大的企业。公司2021年末的员工总数为325人,于2022年末报告员工总数为613人,员工规模增长288人,公司规模增长接近1倍。相比之下,A股市场的部分大型医药创新企业,人员变动情况也是直接反映了企业的转型升级进程。《医药经济报》新媒体中心摘取了恒瑞医药、科伦药业、药明康德以及长春高新这4家企业的财报进行统计。
恒瑞医药员工规模从2021年末的24,491人精简到2022年末的20,636人,员工规模缩编3,855人,员工规模同比减少15.74%;科伦药业员工规模从2021年末的19,031人,于2022年末缩减至18,422人,共裁减609人,员工规模同比减少约3.2%;药明康德则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2022年期间员工规模扩编9,449人,员工总数从2021年末的34,912人增至2022年末的44,361人,同比增幅达到约27.07%。药明康德也成为被统计企业中,在报告期内员工人数增长最多,总体员工规模最大的国产药企;长春高新在报告期内增加员工796人,员工规模从2021年末的8,045人增加至2022年末的8,841人,员工规模同期比增长9.89%。整体表现开始趋好研发增量成推动力有业内观点表明,无论是研发人员、销售人员或是普通员工的增加,势必会带来公司相关运营成本的增加,因此“扩编”也需要企业本身有足够现金流信心。事实上,企业规模的扩编也确实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药明生物在2022年新增2509人的情况下,薪酬开支就从2021年的3,572.7万元,增长到2022年的4,036.2万元,同比增长约为12.97%,这还未计算研发团队扩张后,研发进度推进的研发费用开支;百济神州2022年员工薪酬及福利就增加了1.147亿美元,公告也表明了费用的增加主要是因为雇佣更多的研发人员以支持不断扩张的研发活动,并且研发费用也增加了2.209亿美元(28.2%)。
数据对比不难看出,研发团队为各家企业人力资源的调整重心。在被统计的50多家18A药企中,有45家企业披露了2022年与2021年员工规模情况,整体人员规模净增长6360人。其中,有27家披露了研发团队调整,研发人员规模净增长就达到了4919人。除了上述文章中提到的药明生物、百济神州的科研团队扩张。药明康德在2022年也大幅增加了其科研团队人数,科研团队规模从2021年末的28,841人,增长至2022年末的36,678人,规模增加7,837人,同期比增长约27.17%;此外,生产、或一般经营性团队员工也是企业进行了一定的人员调整。例如,信达生物在研发团队仅裁员177人,且销售团队增加了232人的情况下,整体员工规模依旧精简了274人。对比之下,除去销售、和研发这两个职能团队外,在其他运营、生产、财务、IT等部门(以下简称综合部门)有更大程度的人员从2021年的1,623人,缩减至1,294人,综合性缩减了329人。如君实生物在2022年期间就对除了药物研发以及产品商业化团队调整外,减少了负责生产员工181人。科伦药业2022年员工规模为18,422人,除去销售团队4,497人,研发团队2,554人,综合部门员工人数为11,371人;2021年末的综合部门员工数则为14,253人,综合性人员减少了2,882人。有业内观点认为,中国创新医药行业鲜有海外企业一般出现大规模裁员潮、重组、破产等,主要还是得益于我国对创新医药行业的扶持政策。事实上,除了一定的减免政策外,多地的产业园区也有针对医药创新企业不同程度的资金奖励,在一定程度上也减缓了企业的经营压力。如百济神州就在财报中披露,公司收到了政府现金形式的补助,用于支持位于广州的生产设施的建设和研发项目。
总体而言,港股18A上市的国内生物药企,对比企业2022年与2021年财报中的员工规模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22年中虽然不少企业涉及人员精简,但去除掉扩编表现较为激进的药明生物、百济神州以及复宏汉霖,每家企业平均扩编依旧有40人左右(42家)。在对比披露的人力资源数据显示,港股18A药企在2022年整体扩编了约6,360人,被统计的四家A股头部企业数据也整体趋好,无论根本原因如何,行业都实现寒冬下的逆势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