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关于6月1日起全市住宅小区恢复出入公共交通恢复运营机动车恢复通行的通告》,部署有序恢复住宅小区出入、公共交通运营和机动车通行等有关事项。在此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通报自6月1日零时起,进入有明确防疫要求的公共场所和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人员,须持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疫情防控常态化新阶段,“检测频次依据疫情发生发展情况和防控需要因时因势确定”逐步贯彻,核酸检测时限从48小时延长至72小时正在全国多地落地,这无疑是综合考虑疫情防控实际做出的科学决策,也是灵活开展核酸检测常态化工作的探索性举措,既保障了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又有利于推进复工复产,并在整体上降低疫情防控的成本。
业内人士指出,近段时间,无论是国家政策层面对核酸检测价格管控,还是灵活调整核酸检测频次,以及加大力度打击核酸检测违法、违规行为,旨在更好地保障核酸检测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核酸检测市场回归理性。顶层政策传导至市场加速“优胜劣汰”,企业必将从追求短期利好转向聚焦长期可持续价值。
无论是降低价格还是放宽频次,核酸检测市场快速告别“野蛮生长”的逻辑,保本微利的行业洗牌不可避免;市场监管重拳打击核酸检测违法违规行为,第三方核酸检测服务正在迎来最严监管,行业“天花板”已经开始清晰可见。
资本市场对此反应强烈。5月30日,“核酸检测”概念板块资金纷纷出逃,引发个股股价快速下行,截至收盘,包括硕世生物、明德生物、热景生物、润达医疗、金域医学等在内的IVD上市公司,股价大幅下跌。
1
降低价格、放宽频次
核酸检测遭遇“天花板”?
5月25日,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印发《关于进一步降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价格的通知》,政策要求,各地在6月10日前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单人单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16元,多人混检降至不高于每人份5元。对于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筛查、常态化检测,要充分考虑到规模效应和基层组织、志愿者对成本的分担效应,新冠病毒核酸多人混检按照不高于每人份3.5元的标准计费。
事实上,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能够及时发现新冠肺炎病毒传染源、迅速锁定管控目标、有效切断传播途径,是落实“动态清零”总方针的有效手段;核酸检测价格进一步下降,无疑有助于控制社会与公众的经济成本。
此前,国家医保局有关司负责人接受采访表示,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推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实施意见》,常态化核酸检测所需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
显然,无论是医保支付,还是政府财政,常态化核酸检测的成本投入都是不可避免,因此必须把钱花在刀刃上,更加高效、科学、合理地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5月23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表示,常态化的核酸检测,要根据当地的疫情防控的需求来决定,不能一刀切,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要建立15分钟的核酸采样圈;在频次上,也并非要求所有人群都要48小时检测一次,具体的检测频次也是要当地根据疫情的发生发展情况和防控的需要来因时因势确定。
为进一步优化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国内多地陆续发布通告调整核酸检测时限、频次。广东深圳、珠海,江苏苏州,湖北武汉等地已经将核酸查验调整为72小时。
市场普遍认为,无论是核酸检测费用降低,还检测时限从48小时调整至72小时,核酸检测市场增量已经贴近短期利润的“天花板”。对于此前把握住市场机遇期的企业,踏准“新冠病毒检测”风口自然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如何守好、用好“凭运气挣的钱”,优化调整业务板块正在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考验。
日前,明德生物表示,未来公司的战略重心将调整至新冠核酸检测试剂外的其他业务板块,有望为公司带来新的业绩增长点;与此同时,公司在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积累的大量现金,将积极投入研发并寻求外延式发展机会,通过投资和收并购等方式进入体外诊断上游原材料、纳米孔测序、多组学检测等尖端技术领域。
2
第三方检测频繁“暴雷”
民营机构被“拒之门外”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当下,核酸检测行业展现的强大“吸金能力”,也吸引了部分投机分子,在这些机构和个人在高额利润的吸引下,超出自身检测能力范围承接业务,甚至为了节约成本捏造虚假数据,铤而走险的行为给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带来了极大风险。
5月27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47场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卫健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昂对于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的调查进展给予进一步通报:
自今年4月25日以来,北京金准医学为牟取非法经济利益,违规将多区采集的“5混1”“10混1”核酸样本,采用多管混检的方式进行检测,人为稀释样本,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严重违反了质量安全规定,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目前,金准医学包括法人在内的17人已被逮捕,案件在进一步侦查中。
发布会上,李昂表示,金准医学事件是一起严重的核酸检测质量安全事件,暴露出个别核酸检测机构缺乏依法执业观念,质量安全意识淡薄,管理不力,质控不严,严重影响了核酸检测行业形象,增加了疫情防控难度,干扰了疫情防控大局。
金准医学的违法违规行为,是警方对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原始检测数据明显少于样本检测数量等问题,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立案侦查后,工作中又发现的核酸检测过程中涉嫌违法犯罪情况。
就在朴石医学事件、金准医学事件后,5月28日,北京市卫健委发现,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溯源记录不完整,记录规则不清晰,不能提供原始标本流转单和扩增板原始纸质记录,部分时间点扩增文件记录与实验室自述检测数量不符,违规对多管样本进行混管检测。目前,初步查明,该公司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已被警方立案侦查,公司相关8名人员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10天内北京3家核酸检测机构被查,仅仅是核酸检测行业狂奔突进“野蛮生长”的一个缩影,全国范围内不排除有其他存在违法、违规风险的情况,市场和公众对此不无担忧。
5月30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350场新闻发布会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市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介绍,要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加强核酸检测机构的清理整顿、规范和监管,强化质量供给,提高检测质效,加强采样、检测等各环节监督检查。
对于常态化的核酸检测,无论是价格管控,还是灵活进行核酸检测的工作安排,抑或加大力度打击核酸检测违法、违规行为,都给过热的核酸检测市场来了一场及时的“降温雨”。
为了利益过度炒作的资本市场,只有在这场降温下回归理性,更好地保障核酸检测产品和服务质量,才能保障疫情防控常态化进行,才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负责人此前明确表示,在加强第三方检测机构监管方面,将制定并落实《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大规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定期公布验收合格的机构名单;对出现假阴性、假阳性,甚至出具虚假检测报告的实验室,加大监管力度,依法依规处理,决不姑息。
第三方核酸检测服务屡次“暴雷”,也引发了监管和市场的高度关注,并进一步导致第三方检测机构产品、服务的品牌诚信“雪崩”。据了解,目前已有部分地区将区域内的核酸检测样本要求送检至区域内的公立医疗机构进行检测,而将第三方民营检测机构“拒之门外”。
专家认为,企业能否加强自律,合法合规、保质保量的完成好疫情检测服务,这是监管部门监管的重点,也是一个企业能否长盛不衰的关键所在;严格检测质量控制、不断优化技术水平、持续完善质量管理规范等方面,企业在确保核酸检测产品和服务质量方面,必须履行好主体责任。
【编辑:amanda】 国际药物制剂网 本文链接: http://www.phexcom.cn/hydt.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