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 English [切换] 药用原辅包质量审计、注册及供应;GMP 质量体系咨询;药物制剂研发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

从2010—2014 年国内获批中药新药的治疗领域看中药研发方向

发布者:国际药物制剂网 发表时间:2015/8/17     点击: 349

作者:张婧波等(沈阳药科大学) 编辑:春雪


摘要:通过数据库检索并整理2010—2014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生产的中药新药情况,对其适应症领域分布、申报周期和批准情况3方面进行梳理,综合分析中药品种开发预期前景看好的领域,为选择国内中药新药研发方向提供参考。

近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中药新药治疗领域主要集中于心脑血管、呼吸系统以及泌尿生殖系统;从审评周期来看,妇科、呼吸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药物平均申报周期较短;从批准率来看,泌尿生殖系统、儿科为批准率较高的2个领域。由此推断心脑血管系统是中药研发的经典领域;泌尿生殖系统、儿科和妇科为中药新药研发较有前景的领域。




中药新药研发应符合中医药理论是<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对中药新药研发立项依据和立题的基本要求。<2013 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中心年报>显示,2013年仅有15种中药新药品种获得批准文号。

自2010 年起,每年获批的中药新药制剂品种平均数量为13.4种,而平均每年申请中药新药生产的数量为35.6 种,批准率为37.6%。面对如此严格的审批要求,新药研发单位应明确研发方向以降低新药研发风险。本文整理分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CFDA)近5年批准生产新药的治疗领域,对指导研发单位明确中药新药研发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数据来源于CFDA官方网站www.sda.gov.cn;CFDA药品审评中心(CDE)官方网站www.cde.org.cn。收集2008-2014 年CFDA、CDE受理、批准生产的中药新药品种,使用Excel对数据进行筛选、排序、计算等统计分析工作。

2 2008—2013年CFDA受审的中药新药生产申请数量

由图1可以看出,<药品注册管理办法>2007版(以下简称新版管理办法)以及中药相关管理规定实施后,仿制药申请和简单改剂型等申请数量大幅减少,导致2008和2009年申报中药生产数量急剧下降。这一现象说明新版管理办法通过提高药品注册申报要求,规范药品审评审批程序、缩短新药审评时间以及延长仿制药、改剂型审评时间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药品研制不规范和低水平重复的行为。


2008—2013 年,CDE共受理的中药新药生产申请数量分别为37、40、30、39、25、40项,共211项。新版管理办法中规定,中药注册分类1~6 的品种为新药,注册分类7、8 按新药申请程序申报。从图1 中还可看出,这几年间受审的中药1~6 类数量较平稳,呈小幅波动状态。

3 CFDA 批准中药新药的状况分析

2010—2014 年CFDA 批准生产的中药新药制剂品种数量分别为11、17、16、14、9种,共67种。

3.1 批准中药新药的治疗领域分布

根据ICD-10(The 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 10th Revision,国际疾病伤害及死因分类标准第10版)的疾病分类标准(共22 类),再结合中医中药治疗疾病分类,对批准的67种新药的治疗领域进行分类,结果见表1。


表1 中数据显示,心脑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生殖系统是中药新药获批的主要治疗领域,这3个领域占到总体的50.74%。其次依次为消化系统、妇科等领域。


如图2所示,从获批数量角度来看,近5年心脑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药物获批较多,每年都有品种批准生产,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也说明这2个领域是普遍需求的领域;其次消化系统药物也是每年都有中药新药获批。若从获批趋势角度分析,妇科药物获批生产数量呈现上升趋势;泌尿生殖系统药物则在近2年均无批准生产的中药新药;消化系统药物每年均有批准;心血管疾病治疗药物自2010年起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13年达到顶峰,有5个新药品种获批,而2014年则仅批准生产1个品种。

3.2 各治疗领域药物申报周期

根据CDE 对每个品种承办日期(CDE开始承办所报品种的技术审评工作时间)和审批日期(CFDA批准日期),计算前5 大治疗领域品种的平均申报周期,结果见表2。妇科和呼吸系统为最快获得批准的治疗领域,妇科平均为31.50个月(约2.6年);其次是呼吸系统,为48.32个月(约4年);其他领域药物均在递交申请后,经过51.02~62.65 个月(4~6年)获得批准生产。而批准生产数量最多的心脑血管药物所需时间最长,是最短申报周期的近2倍。


3.3 各治疗领域的主要疾病

通过分析发现,各治疗领域内的新产品适应症比较集中,故进一步细分各治疗领域适应症,统计结果见表3。


在心脑血管领域,治疗中风病的药物获批最多,多以用于中风病(轻中度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和痰瘀阻络证为主。其中以气虚血瘀证为最多,如5类中药龙血通络胶囊,临床主要用于中风病经络恢复期血瘀证,治疗血瘀引起的中风。治疗中风病获批的这8个品种中有4个品种为中药6类,2个5类中药(银杏二萜酯葡胺注射液、龙血通络胶囊),1个为较少申报的中药6.2类(益气通络颗粒)。

在消化系统领域,获批的药物主要集中于治疗胃肠道疾病,其中以单纯用于缓解胃部不适症状的药物居多。如中药6类良附软胶囊,具有温胃理气的功效,用于寒凝气滞、脘痛吐酸、胸腹胀满等症。

在妇科领域,获批的中药主要以治疗盆腔炎和乳腺增生疾病为主,其中治疗盆腔炎的品种为3个,均为治疗慢性盆腔炎中医辨证属湿热内蕴证的药物。这一适应症的药物也与慢性盆腔炎以湿热型居多相适应。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为2个,均以疏肝行气、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辨证属肝邪气滞型乳腺增生病。

在泌尿生殖领域,主要药物集中于前列腺疾病,如良性前列腺增生和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血瘀湿阻证。

4 结合中药新药申报情况的深入分析

通过对近5年CFDA批准中药新药情况的整理,分别从不同领域批准的药物数量、申报周期等方面归纳总结出目前中药新药研发的预期前景看好的领域。而以上仅是对批准结果的分析,缺少结合申报情况的综合讨论分析。因此,结合近些年中药新药的申报情况,深入分析中药新药研发预期前景看好的领域。

数据显示,2008—2013年,申请注册的中药新药品种在治疗领域分布上主要集中于精神神经、呼吸、妇科、消化及心脑血管等领域,所占比例达58.77%,而儿科、皮肤等领域的新药注册申请数量较少。结果见表4。


结合表1 和表4,神经及精神系统疾病用药物,从申请情况来看,2008—2013年共有83项申请,但2010—2014这5年间,仅在2012、2013年,批准2个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以及1个治疗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补充申请,“申报多,批准少”成为神经及精神系统药物的主要特点,治疗疾病较单一,仅为抑郁症、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用药,从2010—2014年共批准9种药物上市,但2013、2014年均无批准药物。除临床疗效影响批准结果外,近些年申请注册的药物仅为26个,可供筛选的新药申请数量较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泌尿生殖系统药物批准率较高,高达34.1%,前列腺增生和尿路感染疾病药物为主要批准治疗领域。同时,由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种类、适应症较多,批准率高,故应该关注该领域中药新药的研发。

儿科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批准率均较高,达到25%左右。心脑血管系统药物自2010年批准上市的数量逐渐增长,而2014年仅有1种药物获批。心脑血管药物市场逐渐饱和,已接近满足临床需求。

近些年,儿科用药仅有12个中药新药申请,但已有3个品种获批生产,批准率较高。儿童(0~14岁)相较于成年人,不论是其身体脏器、新陈代谢率,包括用药习惯和剂量都有其特点。中成药为临床儿科常用的一类药物,具有保健、调理身体机能的作用,与化学药单一成分的治疗相比,有着副作用小等优势。

从儿童用药数量来看,目前,我国儿童中药制剂仍处于匮乏状态,儿童用中成药仅占新研制的中成药的6%,在整个中药制剂品种中比例不足2%,亟需相关的药物开发。从治疗领域来看,呼吸和消化系统疾病为儿童多发疾病,目前已上市的用于儿童呼吸和消化系统疾病的药物品种基本能够满足临床需求,但对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疾病方面的治疗药物相对较少,故应该加强关注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方面的药物研发,特别应注意治疗缺陷、多动障碍和高血铅等疾病的药物研发。同时,儿童肥胖症、青春期发育过早和过敏性紫癜等疾病也处于上升趋势。

除此之外,应该注意儿童用药剂量的问题,调查显示,无儿童剂量药品种类最多的为中成药。综上,应该加强儿科用药的研发投入,注重儿科药品相对薄弱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领域的药物开发,并持续关注已上市药品儿童剂量的二次开发。

5 结语与展望

近些年,中药注册申请主要以申请新药为主,特别是中药6类的申请,仅2008—2013年CDE审评的604个中药新药注册申请中,注册分类第6类(新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的品种数量最多,占到全部中药新药注册申请的85.76%。

心脑血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是中药新药批准率高的主要疾病领域,占到整体的50.7%。从2010—2014年CDE批准的中药新药的治疗领域的适应症来看,中风病、前列腺疾病、胃肠道疾病、咽炎、月经不调等疾病是目前预期前景看好的领域,并且仍然是未来中药新药研发中关注的热点领域。

另外,从申报周期来看,妇科、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为获批最快的3个治疗领域。妇科疾病药物作为审批最快的品种,平均申报周期为2.6年。对于妇女月经不调及经前期、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西医往往采用激素疗法,易复发,而中医采取整体调理方法,疗效确切,故应多加关注;泌尿生殖系统申报周期为4.25年,并且根据这些年的批准情况来看,泌尿生殖系统的批准率较高,前列腺增生和尿路感染为批准较多的适应症,值得多加关注。

摘自:<中草药>,2015年8月第15期


======联系我们=========


天之力医药(微信号:bjtianzhili)专注于医药产品力提升。

回复数字“2”可查看历史推送文章。


【编辑:amanda】 国际药物制剂网       本文链接: http://www.phexcom.cn/hydt.aspx

在线
咨询

在线咨询服务时间:8:30-17:00

QQ在线咨询:

服务
热线

021-55807300
5*9小时服务热线

关注
微信

PHEXCOM公众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