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 English [切换] 药用原辅包质量审计、注册及供应;GMP 质量体系咨询;药物制剂研发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

新医改七大猜想:方案的最大亮点是什么

发布者:国际药物制剂网 发表时间:2009/3/20     点击: 331

    备受关注的新医改方案近期将出台,方案的最大亮点是什么?方案执行中将会遇到哪些困惑和阻力?温家宝总理、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两会期间关于医改的意见能否在方案中得到充分体现?方案能否与百姓期待所吻合?记者就此做了深入调查,对新医改方案做了大胆的猜想。
 
  猜想1:医保报销提至人均收入的6倍
 
  ■相关表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将有一个大提升,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将提高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6倍。
 
  ■关键词:医保支付 国家救助
 
  政策透露: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将提高
 
  两会期间,卫生部部长陈竺透露,新医改方案中,基本医疗保障制度明年将有一个大提升,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将提高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6倍。他说,疾病风险不是个人或家庭所能承受的,需要统筹共济、聚集全社会的力量,在这方面政府有责任。对于患者,有保障才有底气去医院看病。
 
  基层声音:不用一个病住几次院了
 
  看到这个消息,省卫生厅一位官员心里踏实了许多。他说,多年来卫生部门做了很多努力,政府每年也在加大投入,但对老百姓来说,看病贵、看病难的感觉为何依然突出?因为,近年来政府主要加大的是对卫生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的投入,比如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建设等,但看病贵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这主要是谁来为老百姓看病买单的问题,医改要着重解决这个问题。
 
  医改新方案中提出了要建立社会医疗保障体系,但由于人口众多,目前仍是广覆盖、低水平;另一方面,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全省70%的人口在农村,但70%以上的卫生资源在城市,农村缺乏优质卫生资源,造成农民看病难,大部分涌向城市看病。
 
  根据陕西省卫生厅公布数据,2008年全省参合农民2495.46万人,参合率91.58%。但是城镇职工和居民的参保还存在一些问题,新的医改制度将基本解决全民医疗保险和参加合作医疗问题。
 
  一位基层医院医护人员说,过去因为报销标准太低,许多患者一个病要住几次院,原因就是住院时要自己交800元,高于该数目时才予以报销,如单病最高报销标准3000元,到了最高报销标准,患者出院后再办理入院手续,导致一个病多次入院治疗,报销标准提高后,这些问题就可基本解决。
 
  时下,因病致贫的现象时有发生,即使是原本收入不少的家庭,如果碰上了白血病、尿毒症这些重大疾病,也难以支撑。去年,市民张先生的爱人不幸确诊为白血病,几乎一直住院治疗,住一天院至少上千元,个人实在难以支撑。根据新医改方向,西安市核定的特殊慢病Ι类像尿毒症三期肾透析、恶性肿瘤放、化疗、各类器官移植后用药、白血病;特殊慢病Ⅱ类像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心脑血管疾病康复期、糖尿病伴并发症、精神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肝硬化,补偿办法在现行标准50%的基础上将有所提高。另外,特殊慢病Ι类年度补偿最高限额为3000元,特殊慢病Ⅱ类年度补偿最高限额为1200元的现行标准必定有所提高。
 
  独家观点:重大疾病实行政府救助
 
   “即使医保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6倍,也是有限的,对于一些花费巨额的重大疾病,应该适时启动政府救助”,从事高校工作的西安市民郭女士建议,卫生部门可以列出一些罕见的严重疾病,专门制定一个目录,比如说,白血病患者花费到20万元时,启动政府救助制度,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助,挽救濒危的生命。
 猜想2:中医药医保也能报销
 
  ■相关表述: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扶持中医药发展,促进中医药继承和创新。
 
  ■关键词:政策环境 扶持
 
  现状调查:行医者无利 患者不能报销
 
  中医的特点是“简、便、验、廉”,在我国群众中有深厚的基础,但是这几年逐渐陷入患者不买账、经营者西医转化等怪圈。
 
  市民谭先生一直很相信中医,平常有个头痛脑热,一般都采取刮痧、拔火罐、吃中成药等,可是自己慢性胃炎的老毛病,却一直是看西医。“其实这种慢性病最适合看中医了,吃上几个疗程的中药,西医难除根的问题就有可能解决。”谭先生说,“问题是医保不报销,经济上承担不了。”谭先生认为,中医药不能医保报销,相当于中医对很多市民关上了门。
 
  长期在乡镇行医的中医马大夫则对中医没有利润感到头疼。“西医动辄仪器检查,设备化验,患者掏钱认为天经地义”,马大夫说,“我把脉一般的诊费就是0.5元,中药开了一架子车也挣不下啥钱。”马先生认为,中医药利润太低,是很多中医“西化”的根本原因。
 
  据了解,陕西省中医学院附属医院2008年的业务总收入中,门诊、住院的比例分别为15.7%、18.9%,二者之和也赶不上普通西医医院的住院收入,这就是中医目前“有吆喝无利润的现状”。
 
  专家观点:中药应进入基本药物目录
 
  有关专家认为,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医保政策要鼓励中医药服务,有关部门应制定鼓励医疗机构积极提供引导参保人员有效利用中医药服务的政策措施,应在完善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医疗救助的支付办法中,制定扶持中医医疗机构和中医药服务的具体的政策措施。如果中医药服务在医保中不能报销,或者报销比例很少,就会直接影响中医药服务的覆盖率。
 
  在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中,其他国家包括世界卫生组织,他们的基本药物目录中只有西药,中国的基本药物目录应按照中西药并重的原则,合理确定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中成药、中药饮片,在基本药物的供应保障、价格制定、临床应用、报销比例方面,要充分考虑中医药的特点,充分考虑中医辨证施治、处方用药的特点。
 
  市民心声:社区卫生中心能否普及中医
 
  对患者来说,就医时要考虑三方面:价格、效果以及是否方便。中医如果能在社区卫生中心普及,其低廉的价格将使“看病贵”的问题得到缓解。
 
  要加强和发展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特别要加强重点中医院、县中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以及社区卫生中心提供中医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要大力加强中医院的内涵建设,提高中医药的特色服务的能力。社区卫生中心完成“三有”,即有中医科、有中医大夫、有中药房,才能使中医真正进入社区。 本报记者 周沐辉
 
  猜想3:医院药价零利润
 
  ■相关表述:公立医院实行医药收支分开管理,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最终稿中取消了“实行医药收支分开管理”的表述,增添了零售药店内容,即“探索公立医院门诊药房改制为零售药店等医药分开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以药补医 零售药店
 
  现状调查:药品收入占医院总收入四成
 
  一般来说,医院的总收入大致包括三部分:药品收入、门诊收入、住院收入。其中药品收入分为门诊药品收入、住院药品收入。目前,我省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门诊药品、住院药品全部为政府统一招标采购,医院在售药时可以有15%的加成,公立医院的药品收入利润来自这15%的加成。
 
  据了解,交大一附院2008年业务总收入(不含政府投入,下同)为10.6亿多元,门诊、住院、药品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9.6%、43.3%、47%,省医院、交大二院、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医学院附院、省二院、建材医院、陕西中医学院附院、省肿瘤医院、省中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结核病医院、交大口腔医院的2008年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2.6%、55.2%、45.1%、29.5%、35.3%、26.5%、46.7%、57.8%、65.2%、18%、36.1%、6.3%。
 
  除去一些性质特别的专科医院,多数公立医院的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40%左右。
 
  医改思路:门诊药房改制为零售药店
 
  作为医改的核心环节,公立医院改革举措在修改稿中作了部分调整。其中,“医药分开”的实现形式有了更新表述。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公立医院实行医药收支分开管理,逐步取消以药补医机制。这一思路被解读为切断医院运行与药品销售的利益联系、降低药品价格的有效措施。
 
  在“医药分开”的实现形式上,修改稿中增添了零售药店内容,即“探索公立医院门诊药房改制为零售药店等医药分开的有效途径”。
 
  基层声音:“以医补医”引起挂号费增长
 
  从新医改方案来看,补偿的路径包括公共财政投入增加,医疗活动的收费提高。前不久卫生部长陈竺表示,目前医疗卫生服务当中,技术服务的劳动价值在价格政策上还没有合理的体现。新医改可能会考虑这方面的调整,同时药师管理费用等这方面也可能进行调整。陈竺同时表示,医生处方也是一种劳动和技术服务,所以这方面应该适当地有一些药师费的收取,其他一些技术服务费用,如一些高难度的手术等,医生出诊费可能也会提高。
 
  市民潘先生就此表示,门诊药房改零售药店,市民看病买药肯定能得到实惠,但他同时表示,医院取消“以药补医”,会不会“以医补医”,提高挂号费等变相增加看病费用。
 
  独家观点:取消门诊药房加成医院收入不降反升
 
  门诊药房改制为零售药店,从表面上看,医院40%的收入没了,公立医院岂不是要巨亏?西安市一家医院院长道出其中奥秘,取消门诊药房加成,医院收入不降反升。
 
  他举了个实例,以一家年总收入1亿元的医院估算,药品收入大约为4000万元,如果考虑政府投入(我省目前现状政府投入不足10%,在此按8%算),药品收入占总收入的37%。
 
  药品收入中,住院药房由于其特殊性(如抢救病人随时可能上药),不可能与门诊病房一样,改成零售药店,因此这部分药品收入仍然掌握在医院手里,按照目前西安一些医院通常的情况,药品收入中,住院药房药品收入与门诊药房药品收入比例约为7∶3。也就是说,4000万元中的1200万元“蛋糕”被划走,医院10800万元的收入降至9600万元,医院总收入降低幅度只有11%左右,远不是人们想象的40%。
 
  考虑到取消“以药补医”的两条补偿途径,政府增加投入、增加医生出诊费,这两项收入肯定远远大于取消门诊药房加成带来的11%的降幅,医院实际收入没有降低,反而是增加了。
 
  药厂增大单包装药量
 
   “合理”提高药价
 
  很多人都还记得,以前吃药,医院的药品大多装在大瓶子里,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按照或3天、或1周的药量开药,药品通常装在小小的纸袋里,花费只有几角钱。现在,到哪里找几角钱的药。
 
  集中招标采购无疑是降低药价的有力措施之一,但同样也有“副作用”。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前,医院为了追求效益,医生开药时更多会考虑到药品的利润,利润率较高的药售量也相应较大。实行集中招标采购后,15%的加成让所有药品“站在同一起跑线”,医院为追求效益,会“优先”考虑价格较高的药品。深谙此心理的药厂“乘虚而入”,将单个包装的药品剂量增大,“合理”提高药价。结果就是,患者买的整瓶药还没吃完病就好了,剩下的药品只能浪费,市民从此再不见几角钱的药品。
 
  有市民提出,医院、药厂同样的逐利心理,使二者“默契配合”,抬高药价。取消医院“以药补医”,还得同时约束药厂,才能真正让老百姓得到药品价格降低的实惠。
 猜想4:“基本药物”降低看病成本
 
  ■相关表述:调整最大的当属基本药物制度。曾写入征求意见稿的基本药物“定点生产”将被取消;原来的“统一定价”为“零售指导价”,各省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统一采购价。
 
  ■关键词:基本药物 价格
 
  现状调查:降价药频频“失踪”便宜药越来越难买
 
  所谓“基本药物”,是指那些满足大部分群众的卫生保健需要,在任何时候均有足够的数量和适宜的剂型,其价格是个人和社区能够承受得起的药品。
 
  有关资料显示,从1997年国家出台第一次药品降价方案到2006年上半年完成最后一次大范围药品价格调整,中国的药品价格曲线在过去的十年内完成了一次次剧烈波动。其间,国家先后25次进行了药品价格调整,其中最大降幅甚至达到90%左右。但百姓几乎没有从一轮又一轮的药价下调中得到多少实惠。反而,80%的降价药销声匿迹了,便宜药越来越难买了。
 
  为何降价药在市场上没有销售,频频失踪呢?陕西本地一家医药公司负责人无奈地表示,疗效好、价格低的药物之所以容易被“淘汰”,主要是药品降价后,药企利润大幅下降,连锁反应就是给市场带来“停货”,取而代之的是不同剂型,不同包装的相同药品。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才使患者用不上价格低廉的普通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就是要保障实现全面覆盖的基本医疗,保障大多数患者的基本医疗用药。
 
  基层声音:患者期待便宜的好药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要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那么,什么样的药品才能进入基本药物目录呢?有代表建议,基本药物遴选宜以通用药为主,考虑质优价廉,使用方便,容易获得。但市民刘鹏选却担心,“到时候会不会是这样的结果,医生不再给我开进口药,只能开普通药。”这会直接影响到他的用药水平。他期待,真正能给患者带来实惠的是便宜的好药。
 
  观点:基本药物定价是关键
 
  实行基本药物制度,是否真的能够确实降低患者的用药成本?曾是全国政协委员、西安某民营医院董院长表示,基本药品定价是问题的关键。根据最新透露的新医改方案,对于基本药物的定价,“国家制定零售指导价格,在指导价格内,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
 
  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新汉认为,药品价格全部由国家统一制定,不可由公司和生产厂家来定价。再者,药品从生产厂家到医疗机构,经历了太多中间环节,每个环节都加成,到了医院最终端,药价肯定高得不行。“试行基本药物制度,能不能在药品定点生产后,直接配送至医疗机构,不要再经过挂网招标?这样才能控制药价虚高”。本报记者 段晓宁
 
  猜想5:公立医院政府投入增至30%
 
  相关表述:将取消医院药品加成政策,以此来降低药价
 
  ■关键词:药品加成 取消
 
  无论是新医改方案征求意见稿,还是将于近期出台的最终稿,有一个方向从未变更,那就是加大政府对卫生的投入,保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公立医院,顾名思义,应该是政府出钱建立的为公众服务的、能让老百姓看得起病的医院。事实上,进入市场经济后,公立医院的公立色彩一直在退化,老百姓心目中的公立医院变成了——整体技术力量较强但服务态度较差、看病昂贵、医生不顾医德医风狂收红包回扣,但又不得不去的“宰人”医院,公立医院成千夫所指。
 
  官方透露:药价“亏损”三方面补贴
 
  两会期间,卫生部部长陈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对在医疗服务中承担着大量工作的公立医院,要在新的医疗体制改革中保证其公益性。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思路是取消现行进价加15%的药品加成政策。医院由此减少的收入或形成的亏损,则通过三种途径解决,即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和增加政府投入。
 
  陈竺给出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方向是:首先,政府财政仍将发挥补偿作用。财政补偿的范围,即财政投入公立医院的领域锁定在以下几个方面:负责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医用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医师培训、离退休人员费用和政策性补贴等。
 
  同时,财政还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给予专项补助,用以保障公立医院紧急救治、援外、支农、支边、惠民服务。
 
  此外,对于公立医院提供的公共服务内容,财政也将“买单”,即财政补助公立医院有政府指定的其他公共服务经费。
 
  在医院类型上,财政补助或投入将对传染病院、职业病防治院、精神病医院、中医院、妇产医院和儿童医院予以倾斜。
 
  基层声音:没了药品 我们靠什么活
 
  省内一卫生部直属医院的管理人员分析说,目前医改透露出来的政策很明确,将取消医院药品加成政策,以此来降低药价。但事实上,药品收入一般能够占到医院收入的一半左右,医院没有了这块“肥肉”,靠什么来养活几千名职工、更新设备、加快发展?
 
  统计显示,2003年至2007年,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从10.97%下降到8.51%,公立医院的资产负债率从27.72%上升到32.89%。
 
  该人士介绍说,作为卫生部直属医院,所在地政府并无一分钱投入,而卫生部的投入也极其有限,主要是按专项经费补贴,如盖一座门诊楼核算投入多少、承担离退休工资等,整体算下来政府投入不够医院支出的10%。剩下来的90%经费从哪儿挣?排在收入首位的,无疑是药品收入。“药事服务费据说是纳入医保范畴的,看来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要提高了,比如专家门诊的挂号费、诊查费、手术费。”该人士担心,药价取消了15%的加成,如果政府投入仍不到位,医院无法生存下去,只能大幅提高其他技术收费,这样看病贵的问题仍得不到解决。
 
   “政府投入如果能从目前的不足10%增加到30%,对公立医院来说,将是重要的飞跃!”西安一家三级医院的李副院长计算说,政府投入只有接近或达到这一标准,在去掉了药品收入、小幅提高技术收费后,医院才有生存和发展的可能。
 
  独家观点:仅给钱“治”不好公立医院的病
 
  西安市民王畅说,现在很多大型公立医院人员冗杂、办事效率低下、管理混乱,难道政府就一定要把纳税人的钱用来养活医院的闲散人员?
 
  权威资料显示,西安不少大医院的管理人员数量占到了职工总数的10%左右,以一家三甲医院为例,职工总数3162人,其中管理人员290人,甚至有一家医院职工总数299人,管理人员49人,占到了六分之一。
 
  西安交大退休教授郭老师说,如果政府直接拨款给公立医院,他们则没有动力去提供好的医疗服务。应该向其他很多国家一样,由第三方来购买医疗服务,资质良好的专业保险代理机构作为患者的代理人,向医院购买服务,判断患者的钱花得是否应该。
  猜想6:人人都有联网健康档案
 
  ■相关表述: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新医改的重点之一,包括疾病预防接种等在内的多个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将覆盖全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表示,目前最应该也最有可能的是为全民建立健康档案。
 
  ■关键词:健康档案 信息联网
 
  政策透露:最应该为全民建立健康档案
 
  根据规划,2009年中国将统一实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普及健康知识,为65岁以上老人每年提供1次健康体检,为3岁以下婴幼儿进行生长发育检查,为孕产妇提供产前检查,为妇女提供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等。到2009年,全国人均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将不低于15元,到2010年,全国人均公共卫生服务标准将不低于20元。陈竺还说,中国将免费为15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接种乙肝疫苗。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表示,目前最应该也最有可能的是为全民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档案的建立过程就是一个疾病筛查与预防的过程,可以及早发现很多疾病。比如逐渐增多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很多患者自己都不知道,长期忽视很容易加重病情,增加医疗费用负担。目前居民健康档案已经在东部发达地区局部建立起来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医改的推进,不论是发达地区还是西部地区,都应该逐步为全体国民建立健康档案。
 
  基层声音:涉及隐私 建立难度较大
 
  谈起全国统一居民健康档案,目前已建立1万多名辖区群众健康档案的西安市东关南街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小平很支持:“在一些发达国家,每个公民的健康档案非常完备,凭借健康档案,居民可以在社区享受基本的卫生服务。”
 
  同时王小平也表示,目前我国的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难度相当大,许多居民感觉是个人隐私,而且建立档案老百姓不能得到什么实惠。许多居民健康档案目前还不能进行信息化管理,人员流动等各方面原因导致群众对建立档案没有信心。
 
  但王小平认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首诊制”,建立居民的健康档案,可以让居民从出生到死亡,根据自身身体状况,享受到防病、保健、疫苗等多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而且辖区什么病高发,什么原因,对高发疾病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治疗,或者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居民健康档案全国流动,可以让居民根据自身情况,随时得到相关卫生服务。”
 
  市民心声:健康档案应该联网
 
  西安市民陈叶说,社区卫生站在西安已经出现好多年了,但一直没有形成良好品牌,大医院还是人满为患,这说明社区卫生服务仍然需要质的提升,尤其是从临床经验和技术上需要突破,否则老百姓不买账。假如能够实现常见病社区看,同时每个人拥有自己的健康档案,这样对掌握全民健康状况、及时进行预防指导非常有好处。当然,健康档案应该是信息联网的,最起码应该实行全市、全省联网,否则就发挥不出作用,联网后只要报出名字和健康档案号码,电脑一点,就能查出患者的家族、个人病史、就诊经历、用药情况,对医生准确合理诊疗很有帮助,同时有利于疾控部门准确调查掌握慢性病发病比例、趋势等信息。本报记者 李琳
 
  猜想7:社区医生拿公务员工资
 
  ■相关表述:卫生部部长陈竺3月12日表示,新医改方案中明确了待遇问题,基层医疗人员收入要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相衔接。
 
  ■关键词:公务员、医疗人员工资 衔接
 
  现状调查:部分基层医疗人员自己挣工资
 
  据了解,我省医疗人员工资,按规定应参照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标准。但在实际情况中,无论大中型医院,还是基层医疗机构,大都没有按此执行,而且一些效益好的大型医院医疗人员的收入,如果不考虑灰色收入的话,会是一些基层医疗人员的10倍以上。
 
  目前西安市各医院医疗人员的月工资,大多由档案工资+效益工资组成。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不到10%,且财政拨款一般按照所在医院的床位数相应划拨,而不是根据“人头”划拨,因此医疗人员的工资与医院效益有很大关系,同样是副主任医师,大一点的医院月工资能拿到5000元以上,小医院则只能拿到2000元。
 
  像社务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医疗机构,医疗人员的工资标准更低,有的只有几百元,由于地方财政有限,有些还不能全额保证,一些地方由于财政不拨款,出现了由社务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医疗机构自己挣工资的情况。
 
  难点分析:同样是公务员,工资差几倍
 
  公务员工资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和奖金。按照2006年的陕西省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公务员工资共有27级、14档,共有270多个细分档次,档案工资最低290元,最高3820元。
 
  据省政府一位大学毕业20年、副处级公务员介绍,同样是公务员,工资跟所在地区、所在行业有关,差别很大。像他这种情况,工资大致分为工资、补贴两部分,月工资大约为3000元多一点,其中近2000元工资、1000元多一点补贴。由于地区补助、行业的不同,同样的情况到了西安市,能拿到4000元左右,在省内一些地市则只有2000元左右。基本工资虽然一样,但补贴、奖金差别较大。
 
  如何与公务员收入衔接
 
  按照卫生部部长陈竺的说法,基层医疗人员收入要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衔接”,这里的“衔接”该怎样理解?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这里的关键是“平均水平”和“衔接”。
 
  衔接可以从两个层面上理解,首先,衔接不能等同于看齐,即基层医疗人员的工资水平可能要略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其次,衔接意味着基层医疗人员的工资也可能像公务员一样,分级分档。
 
  同一地区的公务员,工资水平有一定的差异,如果基层医疗人员的收入参照“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来衔接,那么同一地区基层医疗人员工资水平就不会相差太多。医改后的基层医疗人员工资,应与公务员一样分档分级,同一地区之间相差不多,略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
 
  基层声音:政策“落地”才能留住人
 
  西安一家社区服务卫生服务中心的刘大夫介绍说,目前西安市大型医院医疗人员的收入,已明显高于公务员水平,“与公务员工资衔接”真正受益的是社区服务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所的医疗人员。
 
  以刘大夫为例,他所在的社务卫生服务中心在财政拨款“打了六折”后,他只有60%的工资能得到保证,其余40%得靠自己“创收”弥补。实行与公务员工资衔接,档案工资是提高了,但刘大夫担心的是财政拨款能否全额划拨,只有政策确确实实“落地”了,才能真正起到提高基层医疗人员收入的作用。
 
  据统计,2008年的日均诊疗人次,交大一附院、交大二附院、延大附院、省医院、省妇保院分别为3088、2341、2121、1590、1410。与此相对应,部分中小型医院日诊疗人次只有几十人次,社务卫生服务中心有时会出现连续几天无人上门。大量患者涌向大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无人问津,是市民感觉“看病难”的原因之一。
 
  近两年,社区门诊的诊疗量明显增加,但是与此同时大医院的门诊量也在增加,这主要是由于群众就医的习惯,大家还是比较认同大医院,主要是认为医生的水平高。新医改中提高基层医疗人员待遇,是想让基层医疗机构能留住人才,让社务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医疗机构“强壮”起来,只有基层医疗机构“强大”起来,那些大型医院“人头攒动,堪比超市”的情况才能有所改观,患者才能有效分流,缓解“看病难”的状况。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

【编辑:amanda】 国际药物制剂网       本文链接: http://www.phexcom.cn/hydt.aspx

在线
咨询

在线咨询服务时间:8:30-17:00

服务
热线

021-55807300
8:30-17:00

关注
微信

PHEXCOM公众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