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耳的“小算盘”
作者/JeevanVasagar 编译/吴颖仪 来源/FT.com
今年9月,拜耳(Bayer)发声明称,将把塑料业务分拆成为一个独立、公开交易的公司。如今,拜耳计划将这一塑料制品公司首次公开募股(IPO)预计筹集到的数十亿资金用来偿还债务及开展OTC并购交易。拜耳首席执行官Marijn Dekkers指出,未来OTC市场将面临大规模行业整合的趋势。
借整合稳固OTC市场地位
拜耳塑料制品公司将于2016年上市,届时,筹集到的资金将有力支持其在高度分散的消费者医疗保健市场中稳固地位。目前,计划上市的材料科学产业的股权价值估计至少可达到80亿欧元。
10月1日,拜耳完成了对默沙东OTC业务的收购,交易额达142亿美元。拜耳此举意在增强其核心业务实力,交易中包括抗过敏药物开瑞坦(Claritin)和壁血管收缩药阿氟林(Afrin),以及某些药物研发方面的合作。这笔交易也将使拜耳成为北美最大的OTC销售商。
Dekkers表示,一旦公司减少了200亿欧元左右的债务,就会寻求并购。其认为,目前OTC市场面临范围更大的整合趋势,“群聚效应”在当今药品市场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成为更强大的玩家,才能更好地生存发展。
目前在发达国家和一些刚富裕起来的中产阶级国家里,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这些国家的消费者医疗保健市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保持大幅的需求增长。
通过产业整合来稳固企业市场地位,拜耳并非孤例。葛兰素史克(GSK)和诺华(Novartis)正在建立一个消费者保健产品合资企业,产品从牙膏到止痛药均有涉及。此外,总部位于爱尔兰的百利高(Perrigo)在上个月同意耗资36亿收购比利时欧米茄制药公司(Omega Pharma),该交易可使之迅速挤进全球前五大OTC生产商之列。
利润PK医疗保健胜出
拜耳的消费者医疗保健事业起始于1899年其阿司匹林的专利注册。事实上,早在1863年,拜耳公司就已创建,且最初是以生产丝质衣物合成染料而闻名世界的。而如今公司却逐渐抛弃这一传统业务。这项决策也反映出,拜耳的核心药品和涉及人类、动植物的生命科学业务能为公司带来更高利润和增长。
拜耳的医疗保健单元包括药品和消费者健康业务,其2013年总销售额接近190亿欧元,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的利润(EBITDA)为28.2%。2012年总销售额为186亿欧元,EBITDA为27%。而在材料科学业务方面,拜耳主要生产车用高科技聚合物,房屋保温和电子设备。2013年这部分业务销售额为112亿欧元,EBITDA仅9.5%,相比2012年的115亿欧元和11%的EBITDA均有所下降。
据花旗集团(Citi)分析师预测,目前拜耳药品业务的EBITDA在31%左右,到2018年可上涨至39%。花旗分析师安德鲁~鲍姆(Andrew Baum)指出,利润上涨主要归因于拜耳5个新研发的产品,分别是其最受欢迎的抗血栓药拜瑞妥(Xarelto),抗肿瘤药瑞格菲尼(Stivarga)和Xofigo,治疗视网膜黄斑变性的Eylea及用于肺动脉高压治疗的Adempas。
Dekkers表示拜耳还计划增加肿瘤免疫学研发方面的投资,但他也坦承,公司在这一方面的实力比竞争对手落后不少。“其他一些企业在这方面往往已经建立起一个较强的专业化系统。”Dekkers说,“我们希望在这个领域做出自己的成绩,并不只是为了盲目跟风。”
来源:医药经济报
【编辑:amanda】 国际药物制剂网 本文链接: http://www.phexcom.cn/hydt.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