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四药:输液市场成本领先是长期竞争力
1.65元一瓶,这不是矿泉水的价格,而是眼下部分大输液产品的中标价格。
跌跌不休的“价格战”让大输液现已成为制药工业领域利润率较低的子行业。从国内几家主营输液业务的上市公司半年报来看,除石四药逆势上扬之外,其他几家公司均因输液产品降价而影响到毛利率。这也如同一面镜子,折射出目前大输液行业竞争激烈的状况。
残酷的市场厮杀仍在继续,但改变也在悄然进行。这几天,如果嗅觉足够灵敏,不少企业可能已经感受到了市场竞争规则即将蜕变的强烈信号。从国家层面来讲,通过法治来决定市场配置,严格规范市场竞争行为,真正建立起法治的市场经济地位被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换言之,掺合了不少人治色彩的医药市场低价竞争终究不是输液行业的理想归宿。当前全球医药经济结构重构,国内大输液行业正处于“三期叠加”阶段,输液行业到了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如何实现提质增效,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主流输液大佬们保持一份研判现实的清醒和冷静。
走向寡头市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用药意识的增强,医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输液行业发展很快,新GMP改造后,产品质量大幅提升。用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总经理黄云龙的话说,“从整个行业来讲,经过前几年轮番上演的兼并重组浪潮后,输液市场集中度提高。石四药从十多年前的小作坊发展到今天市值近120亿元的香港上市公司,正是抓住了行业发展的机遇期。”
黄云龙认为,“基础输液产业集中度还会进一步提高。其中,非PVC软袋输液将进一步增量成为未来的发展大势。”他同时也分析道,对比欧美等国家输液市场的格局及发展水平,不难预测,经过快速发展期后,接下来中国的输液行业增长会放缓,并逐渐进入平稳期,但竞争仍然会很激烈。
的确,这样的改变已经开始在产业层面显现。长期关注大输液产业发展的专家顾维军就曾断言,“国家主管部门下决心整治临床药物滥用,杜绝大处方。另外,医保的控费压力逐年递增,在合理用药政策的督促下,大输液产品结构也会随着调整而进入深水区。”
经过兼并重组,输液行业的集中度在提高。但不可否认,眼下各省的招标采购、定价等政策及地方保护主义的抬头,让输液的竞争陷入拼价格的怪圈,而且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博弈。“当前国家提出法治市场,不难想象,以后不少取巧的中小型输液企业会被迫退出市场,未来输液市场竞争会更加依靠实力说话,并将会慢慢形成寡头市场。”有分析人士称,这样的大势并不遥远。目前科伦、石四药、双鹤等前五家输液企业的市场份额已占到国内输液市场总额的60%。
“激烈的市场竞争比拼的就是高质量、低成本的生产服务能力。”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苏学军则认为,从玻璃瓶输液到塑瓶,再到软袋输液的全面发展,石四药通过不断提高工艺技术,大规模自动化生产,能源的循环利用,做到了质量提升与低成本生产协调发展。他认为,对输液生产企业来说,只有做到了低成本、高品质,才会在竞争中独具优势。
成本领先战略
如何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不同的企业路径各异。黄云龙说,“成本领先战略今后将是输液企业都没法回避的选择。输液价格已跌到谷底,这就要求企业通过有效途径降低成本,以精益管理为基础,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和间接费用,努力取得规模经济,以建立一种不败的竞争优势。”
从整个行业来看,企业的发展思路有依靠资本扩张的手段来分散布局的,也有依靠低成本战略来集中布局的。其中,科伦、华润选择了前者,而石四药则选择了后者。“输液企业必须发展规模经济。”黄云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以石四药为例,对未来输液市场的竞争做出独到见解。他分析道,若通过资本扩张来做大规模,那么每个工厂的产能都不够大,若有20个厂,就得配备20个仓库、20个检验室,而单厂产量不够大的话就很难用规模来分摊成本。
“因此,石四药可以进大吨位的罐装设备、美国新型的热压式蒸馏水机等尖端设备,而单厂规模小的企业根本做不到。这些以市场为导向、靠资本扩张的企业迎合了投资者的短期需求,但并购回来的厂房设备、工艺配套都不一样,导致集团内的工艺技术升级成本增加。这是石四药能够在自动化等固定资产上坚持投资的底气。”黄云龙说,单点辐射策略也是石四药发展规模经济、降低成本的“个性”做法。如在某用药大省,单厂规模不大的企业,不可能生产所有的产品,但临床需求是多样化的,这些企业只能选择在不同的工厂生产不同的输液,然后再配送过来。而招标情况年年变,这样两头都不确定,对物流成本的控制就非常困难。石四药的生产点是固定的,就容易通过运输结构的合理安排,实现物流成本的有效控制,显然综合成本是最低的。他认为,“低成本战略不须惊天动地的发明,细微之处就能见实效。”
延长产业链
从高增幅回归到稳健的中高速增长,撬动传统商业模式的跨界创新,也会给企业创造新机会。最近发改委称,药品价格拟全部开放,而经过反复修订的<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业已签发,整个医药市场重构或将倒逼企业转型。
苏学军认为,“变化就意味着新机会。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延伸产品结构是企业新的增长点。”石四药是香港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获取资金,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装备,为保持低成本领先提供了前提。到了后整合时期,输液企业重点仍会在输液产品上,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同时,也要兼顾发展非输液产品。石四药现有上百个在研品种,另外通过外部并购的方式,进入小水针业务,还计划在神经精神领域、抗感染、心血管等普药领域复制输液的模式,最终形成以生产大输液为主导,兼顾片剂、胶囊剂等多种剂型的综合型制药企业。
科伦也在行动。依规划,其川宁项目将建设两条硫氰酸红霉素生产线、三条头孢系列中间体生产线,同时配套建设热电、动力、制冷、环保等公用工程系统。项目全部竣工后,将实现年产1.3万吨抗生素中间体、总体发酵规模20,000m3的目标。“打造抗生素全产业链竞争力,这意味着从玉米等农副产品到电力等资源条件,直至药物中间体、原料和制剂的全线掌控,这个复杂系统的核心是资源的连续整合。而双鹤药业的优势在于市场营销和市场开发,他们应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营销上,降低成本,提升管理能力。”专家认为,延伸产业链是输液企业共性的选择。
目前,临床上的输液需求量已经释放到相当程度。黄云龙表示,“延伸产业链的基础在于创新。石四药在创新方面也在积极积累。石四药将通过开放式的创新思维,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实现优势资源互补,用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作为自身升级的根本。”
来源:医药经济报
【编辑:amanda】 国际药物制剂网 本文链接: http://www.phexcom.cn/hydt.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