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与辉瑞:不同的并购之路
作者/John LaMattina 编译/胡德良 来源/福布斯
罗氏刚刚宣布出资83亿美元收购美国的生物制药公司InterMune。罗氏的目的就是要获得InterMune公司的药物吡非尼酮(商品名:Esbriet),该药物是用来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已经通过了加拿大和欧洲的审批。
该药仍然在美国监管部门的审查之中,但罗氏的并购标志着该公司相信吡非尼酮也将通过美国的审批。汤姆森路透医药信息集团的资料显示,2019年该药的年销售额会高于10亿美元,这对于罗氏的肺病药物产品线是有益的补充。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罗氏出资25亿美元收购了Seragon、Santaris和Genia等几家制药公司,对InterMune的收购只是最近的一次类似的并购活动,而且这是自从2009年罗氏出资468亿美元收购了基因泰克公司剩余的44%股份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收购。但是在过去的几年中,罗氏的并购战略侧重于“补强型”并购。
罗氏公司执行总裁塞韦林~施万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此次并购时说:“我们的报价为InterMune公司的股东提供了可观的价值,而且此次并购将会加强罗氏公司在肺病治疗方面的优势。我们盼望把InterMune公司的员工迎接到罗氏集团来,盼望能够使特发性肺纤维化病人的严重病情有所改观。”
施万在新闻发布会上还宣称:罗氏计划将InterMune公司的员工和业务顺利过渡到罗氏来。通过这些声明和行动可以很明显地看出,罗氏把最近的几次并购看做是一种发展战略,注重将新的专业技能纳入公司,不一定只是想获得像吡非尼酮这样的主要资产,然后再将并购的公司解散。
在罗氏做出这一并购举动的同时,传言再次卷来,说辉瑞将要为并购阿斯利康进行另外一轮努力。在辉瑞的历史上,这并不是唯一的出巨资收购行为。此前,辉瑞类似的并购有:2000年,出资1,120亿美元收购了沃纳-兰伯特公司;2004年,出资600亿美元收购了法玛西亚公司;2009年,出资680亿美元收购了惠氏公司。辉瑞对阿斯利康的兴趣出于两个方面:阿斯利康的系列产品能够填补辉瑞的某些空白,特别是在癌症免疫疗法和肺病治疗方面的空白;更重要的是,对阿斯利康的收购有可能使辉瑞实施“总部搬迁”计划,从而避免向美国缴纳大量的公司税。
辉瑞的重大并购策略成为其自我发展计划的核心。从商业的角度来看,对阿斯利康收购也有着巨大的商业意义。然而,罗氏和辉瑞的并购策略是完全不同的,特别是对于被并购公司的员工来说更是这样。罗氏的并购属于补强型,用以提高产品组合质量和产能;辉瑞则追求大型并购,然后再通过降低成本、关闭有关场所和大量减员来发挥“协同效应”。
我的猜测是:周一上班的时候,罗氏的员工对公司最近的并购举动会怀有极好的心情;相反,辉瑞的员工会再次感到疑惑_公司是否即将进行另一次大型收购呢?员工们会不会再次面临丢掉工作的威胁呢?不同的经营理念会导致员工具有不同的敬业精神。
【编辑:amanda】 国际药物制剂网 本文链接: http://www.phexcom.cn/hydt.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