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反应,正在将原本已经备受争议的中药注射剂产业推向风口浪尖。继去年刺五加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相继发生不良反应之后,本月中旬,又有双黄连注射液出现疑似不良反应。
记者从日前在广州召开的2009年全国药品安全监管工作会议上获悉,2009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将积极开展高风险类药品再评价工作,今后一段时间内,监管部门将首先对中药注射剂开展再评价,而评价的重点将放在安全性上。诸如双黄连注射液等高风险品种,将迎来其“生命”中的一次重大考验。
针对企业的指南待产
为了进一步评价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1月13日,SFDA及时下发了《关于开展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的通知》,制定了《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方案》(下称《方案》)。
事实上,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工作在部分省份已经开始实施。记者从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获悉,自2008年开始,丽珠集团就已投入150万元,在流行病学的基础上,与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再评价项目的合作医院就医生用药习惯、适应症、用药剂量、药物配伍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和分析。通过明确不良反应有哪些、发生率情况如何,然后进行说明书的修改,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医生教育工作。
截至目前,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正在与丽珠集团、三九雅安和白云山明兴等厂家开展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工作,涉及6个品种。
与此同时,上海市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目前也正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合作,准备开展关于中药注射剂的上市后再评价工作。该中心常务副主任杜文民向记者表示,现有中药注射剂上市前的评价往往不够充分,而要解决评价不充分的问题,上市后的再评价就尤为重要。在上游,需要厂家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在下游,应该开展对药品安全性的研究。
广东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主任邓剑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企业自己投入做再评价,其实对销售是没有影响的,反而可以促进销售。再评价是好的,既能对安全性有所保障,又能促使市场加速优胜劣汰。”
据了解,外资药企通常有庞大的医学部,负责产品前期开发、临床试验和不良反应监测等。但国内企业的医学部没有不良反应监测职能。《方案》的出台就是鼓励企业自己来做再评价,以弥补这一缺憾。
邓剑雄同时指出,目前,有关中药注射剂的再评价方案还没有具体实施措施,建议再出配套工作文件。另外,目前的再评价方案更强调的是药监部门的职责,但没有强调企业应该怎么做,应该对企业出一个再评价指南给予指导,加强对企业的引导,让企业在规定时限内推出研究报告。
按风险程度进行品种分类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已经明确将对中药注射剂风险效益进行综合分析,按照风险程度分类,分步推进中药注射剂再评价工作。
“按照风险程度分类过去就有。鱼腥草事件发生后,当时就实施了分类管理。过去是按风险大小分三类,分类的标准是按照出现不良反应的频次来进行。双黄连等不良反应比较多,均属于高风险的品种。到目前为止,国家不良反应中心通报的大概有15个。”国家药典委员会执委、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周超凡向记者如是说。
邓剑雄则表示,目前我国主要以不良反应报告数据为基础进行高风险品种的分类。“我国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是只有分子而没有分母的,还可能有90%的漏报率。比如,一个企业产能是10亿支,不良反应报告是每年20例,另一家企业只有几百万支的产能,但不良反应报告也是每年20例,后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大于前者。所以,单纯以不良反应报告的数量来衡量是否属于高风险品种,不大科学。”邓剑雄进一步分析。
临床使用亟待规范
据专业人士介绍,部分药厂愿意上中药注射剂生产线,主要是因为注射剂能卖到好价钱。但事实上,有些口服类中药也能很好地被吸收,根本没有必要做成注射剂。针对这一问题,此次再评价主要涉及三个内容:首先是安全性;其实是必要性,即考察有没有必要做成中药注射剂;再次就是有效性,主要考察注射剂比口服剂的药效好多少、生物利用度高多少。
有分析指出,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方面的有效性也有待引起重视。而记者在采访中注意到,《方案》提出的要加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规范举措,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同。
“有很多不良反应是由药物应用不当导致的,因为很多中药注射剂的说明书不是很完善,一是不良反应一栏都比较空,二是适应症方面写得太过笼统。另外,说明书往往采用中医术语,而实际上中药注射剂在很多情况下是西医在用,所以说明书应指明具体适应症,让西医能辨别。”杜文民向记者表示。
来源:医药经济报
【编辑:amanda】 国际药物制剂网 本文链接: http://www.phexcom.cn/hydt.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