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随着医药行业的不断发展,中国制药企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已渐明朗,由大宗原料药向特色原料药转移、由特色原料药向制剂转移的路径越来越清晰。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国际监管环境日益严苛的形势下,企业唯有转型升级,方能生存下去。
近年来,由于制药行业的粗放式经营,不仅环境问题日益恶化,同时也造成了“倍量投入、半量产出”的不良后果。“十二五”规划着眼未来,重在转型升级,相关配套政策也给出了明确的导向。
规划表示:到2015年,培育20个以上创新药物投放市场,培育20个以上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通用名药物新品种,培育50个以上现代中药品种。到2015年,培育50个以上掌握核心技术、形成较大市场规模的医疗设备产品。<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的目标则更为具体,如完成200个以上医药大品种的改造升级;200个以上化学原料药品种通过美国FDA检查或获得欧盟药典适用性认证(COS)证书,80家以上制剂企业通过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或世界卫生组织的GMP认证;制剂出口比重达到10%以上,200个以上通用名药物制剂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注册和销售;50家以上企业在境外建立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等。
随着世界制药市场格局的转变,国际原料药区域转移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企业而言,谁能抢占先机,谁就拥有了未来。因此,药企应该通过提高软硬件水平、要求高端市场药政机关和跨国药企到厂审计等做法,积极准备。
信息来源:http://www.zyzhan.com/news/detail/37617.html
【编辑:amanda】 国际药物制剂网 本文链接: http://www.phexcom.cn/hydt.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