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P淘汰赛:别拿企业大小说事
首先,GSP规范并不是针对中小型连锁制定的,所有药品经营企业,包括大型连锁一样要遵守相关规定。
其次,从达到GSP规范所需要投入的资源来看,目前业内已有共识:硬件设施虽然一次性投入大,但只要经营正常的企业都还负担得起;而软件条件,无论企业大小,都或多或少面临着资源不足的问题。
日前,上市公司四川迪康科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迪康药业”)发布公告称,鉴于公司控股子公司四川和平药房连锁有限公司(下称“四川和平”)整体盈利能力差,公司决定退出药品零售行业,终止四川和平全部经营活动和业务,并以股权转让或资产出售的形式对外公开转让四川和平及其下属子公司。
恰逢新版GSP正式实施不到一个月,于是一时间,敏感的媒体纷纷以“新版GSP发威”为看点,影射此次迪康药业撤离药品零售行业的决定,并指下一步可能引发中小企业的关门潮云云。然而,笔者认为,事实上情况并非完全如此。
根据迪康药业年报披露,201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5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虽有减少,但仍然达到了2143万元。而截至2012年末,四川和平总资产5304.61万元,净资产4879.83万元;净利润虽为-8.87万元,而近三年的累计利润还是有26万。由此可见,迪康药业日子起码还算“小康”,而四川和平也远未到了无以为继的地步。因此迪康药业真不是被新版GSP逼得做不下去了,拿句俗话讲就是:没兴趣玩小生意了,还是集中精力做点大事。
不得不说,有些媒体急于看到戏剧化场面的心态有点“捉急”。何况政策规定还有3年的过渡期呢。
自新版GSP露面以来,“大洗牌、大倒闭”的说法不绝于耳,而往往其矛头都指向中小型连锁和单体店。伴随而来的就是大型连锁会趁机兼并、扩张的推论。
然而,结果必然如此吗?
首先,新版GSP规范并不是针对中小型连锁制定的,所有药品经营企业、包括大型连锁一样要遵守相关规定。如果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达标,同样要面临被取消经营资格的问题。
其次,从达到新版GSP规范所需要投入的资源来看,目前业内已有共识:硬件设施虽然一次性投入大,但只要经营正常的企业都还负担得起;而软件条件(特别是执业药师等人才配备方面),无论企业大小,都或多或少面临着资源不足的问题。
企业为了解决这个短板,除了提高员工待遇,关键还要长期坚持。此外,诸如库房温湿度的恒量控制等要求也会消耗大量电力费用,大大增加运行成本。这些才是最考验企业的地方:是否具有持续的赢利能力。从这个角度讲,大企业要是贸然趁机扩张,搞不好会自找苦吃,主动背上一堆负担。
最后,笔者不禁想起了10年前老版GSP认证前似曾相识的舆论喧哗:同样是要“大洗牌、大关门、大整合、中小企业关门潮”。然而10年后的今天,当年的不少中小企业稳扎稳打逐渐发展成今天的“大象”,比如健之佳、大参林^而当年曾风云一时的“大企业”三九连锁、新疆广瑞堂、南京非常大药房等等却纷纷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所以,少拿规模说事,多看看创新赢利能力吧!
(本版文章皆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来源:医药经济报
【编辑:amanda】 国际药物制剂网 本文链接: http://www.phexcom.cn/hydt.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