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 English [切换] 药用原辅包质量审计、注册及供应;GMP 质量体系咨询;药物制剂研发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

药代动力学彰显创新药物转化的价值

发布者:国际药物制剂网 发表时间:2012/12/14     点击: 169
             随着药物化学的发展及人类健康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药物的药代动力学性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药代动力学作为一门量化学科在药物研究与开发、药物评价、临床合理用药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有专家提出,判断一个药物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其市场前景,不单纯是要求疗效强,毒副作用小,更要具备良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届国际工业药学和临床药学研讨会上表示,药代动力学在新药成药性转换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抓住成败症结
      “新药研发是个漫长的过程,化合物不等于药物,不管是现代的中药还是生物药,谁都离不开中间的漫长过程。”刘昌孝表示。
       从国内外的发展经验来看,这新药研发的三大要素“安全、有效、产业化”必须建立起来,并且需要改善适用于自身的新药研究及评价程序。如何把握转换研究与新药研发三要素的关系,对提高研发效率十分重要:如果没有“安全”和“有效”,也就谈不上“产业化”。
       同时,刘昌孝还指出,新药研发具有高成本、低产出、高风险、科学监管难等特征。目前来看,新药研发中的失败大都归咎于安全性、有效性问题,而当中不少的安全性问题都与药代密切相关。
      “近年来,在创新药物制度完善、合理用药等工作方面已取得了不少成效。如果要持续推进,就需要靠先进的方法与工具,让该淘汰的淘汰,该前行的前行。”刘昌孝进一步表示:“这就必须要靠科学健康的思路来落实。”
       目前,因仿制药质量与被仿制药差距较大,尚未能达到被仿制药临床疗效的现象正为各国所重视。
       以恩替卡韦为例,原研药博路定为薄膜衣片,而最早于2010年上市的3种仿制药均为分散片。两者在药物原料、化学结构、药代动力学、临床疗效等方面是无法完全等同的。
       当然,恩替卡韦绝非独例,类似的现象并不鲜见,我国的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正在落实推进。
       据来自SFDA注册司的相关消息,目前SFDA及有关机构已经在着手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相关技术标准的研究和讨论工作,最终会形成技术要求下发执行。
       更有消息传出,依照SFDA的计划,2013年将建立参比制剂目录,口服固体制剂的一致性评价将最先开展;2014年全面开展口服固体制剂仿制药品与参比制剂的比对研究与评价;2015~2020年,开展注射剂及其他剂型的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
      游刃于转化中
       据记者了解,自2004年以来,FDA发布了多本白皮书,白皮书列举了在新医疗产品研发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最终结果的不可预测性,及研发过程中使用的科学工具、新方法和新技术。
       系统生物学、个体化治疗、转换医学/转换研究已成为当今热词。刘昌孝认为,转换医学研究是将科学发现所引起的实验室、临床、人群研究应用到临床应用的过程。
       它不仅为开发新药品及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而且有助于缩短新治疗方法从实验到临床阶段的时间,提升重大疑难疾病的诊治水平。
       据介绍,新药研究开发可划分为三期转换研究:第一期是早期药物研究,第二期是临床前的研究开发期,第三期则为Ⅱ、Ⅲ、Ⅳ期临床研究,以此考察新药是否确实具有临床应用有效性和安全性。
       从动力学意义来看,动力学无疑是贯穿“药物发现-开发研究-产业化”全过程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的学科。针对药代(PK)、药效(PD)、毒代(TK)动力学问题而淘汰药物的原因及动物药效模型与人类疾病的差异,克服现有转换研究路径的缺陷,形成从化合物到新药的有效转换研究链。
       对此,刘昌孝提出,在新药研究开发链的转换研究中,建立以动力学主线的研究体系,结合国内外新药研发现状和工作基础,如何攻克制约中国新药研究开发的成药性的技术瓶颈是目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除此以外,刘昌孝还提到,应用转换研究的逆转换研究模式,可将基础研究的成果向临床研究和应用转换或者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的问题返回到基础研究之中去解决其中出现的问题,以便获得更大范围的临床应用。“可以利用逆转换的概念来设置实验、过程以及评价标准。”
            来源:医药经济报

【编辑:amanda】 国际药物制剂网       本文链接: http://www.phexcom.cn/hydt.aspx

在线
咨询

在线咨询服务时间:8:30-17:00

服务
热线

021-55807300
8:30-17:00

关注
微信

PHEXCOM公众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