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 English [切换] 药用原辅包质量审计、注册及供应;GMP 质量体系咨询;药物制剂研发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

后短缺时代,血液制品突围有道

发布者:国际药物制剂网 发表时间:2010/12/20     点击: 332

后短缺时代,血液制品突围有道

  生物制品作为新兴的制药领域已受到各国的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已经逐渐被提升到支柱产业的高度。作为生物制品中备受关注的血液制品,在度过短缺期后如何发展的问题已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有专家指出了4条路径——增加品种、拓宽适应症、改革配方和工艺、研发替代品。  

  

  “血液制品和基因工程市场的迅猛发展将推动中国医药产业研发和国际化能力进一步提升,而更多地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和实现产品营销变革将是一条捷径。”这是在第64届全国药品交易会期间,由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主办的《中国治疗生物制品新进展论坛》上与会专家和企业家得出的结论。

  事实上,生物制品作为新兴的制药领域,其市场潜力已经在各大生物制药公司的巨额回报和化学制药研发瓶颈的压力下逐渐地被各国和企业所认识。中国生物制药技术研究相比于化学制药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并不是很大。然而,在国家经济和政策的大环境下,目前我国生物制品在产业化和规模上还是落后于先进国家。但是,随着国家对医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政策的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已经逐渐被提升到支柱产业的高度。在这样的环境下,认真了解并借鉴国际先进的生物制品技术和发展趋势,并对中国生物医药的发展进行讨论和指导非常必要。

  本次论坛上,业内专家就现时的产业背景,结合目前生物制品的先进技术和中国生物制品行业的发展,分别做了《血液制品技术发展/安全性以及临床应用》、《血液制品现状以及后短缺时代发展趋势》、《基因工程系列制品研究发展和应用新进展》、《开展学术营销推动生物制品临床应用》等研究报告,并对行内的一些热点话题进行了探讨。

  血液制品:四大趋势可期

  据专家介绍,目前全球血液制品市场容量已经达到70亿美元,全球血浆处理能力超过2200吨;最大的消费市场为北美地区,占40%的市场容量,其中欧洲占30%、亚洲占20%左右;品种销售金额最大的是静丙,占了40%多,白蛋白和凝血Ⅷ因子各占13%左右。

  从公司规模分析,全球产能最大的血液制品生产商是澳大利亚CSL、美国Talecris和Baxter公司,而全球前6位的制造商血浆处理能力在2005年就已经全部超过1000吨。

  相比之下,目前中国的血液制品市场容量也已经达到70亿元人民币左右,2005年白蛋白市场份额最大,但是随着静丙价格的增长,其份额也大幅增加。

  目前国内有33家血液制品生产企业。2009年的血液制品公司总产值中,CSL大约占了14.25%,山东泰邦占8.01%,成都蓉生占7.70%,贵阳黔峰占7.57%,华兰生物占7.44%,四川蜀阳占7.08%;其中,属于上市公司的销售额中,泰邦为7.60亿元、华兰生物为5.06亿元、莱士为3.88亿元、天坛生物为3.51亿元;

  在国内血浆供应量方面,由于2006年国家对采浆站进行改制,2007和2008两年血浆供应量下降到了最低点的2500吨左右,但到了2009年以后,各企业加大了建设力度,国内血浆供应总量已经回归到接近4000吨的水平,进口白蛋白增长也已经到了平台期。

  “这些数据都表明,目前国内已经渡过了短缺的时期。”山东泰邦生物研发总监谢亦武在上述论坛表示,在血液制品后短缺时代,提高产能已经不一定是最快、最好的发展方式,中国生物制品企业如何寻找新的发展途径,进一步促进中国生物制品行业的发展是当务之急,而国外的发展路径具有非常好的参考借鉴意义。

  在论坛上,谢亦武对今后中国血液制品的发展趋势进行了4点归纳:

  一是增加品种。

  如目前国外已经批准上市的蛋白质药物有20多种,但是国内仅能生产5~6种,增加新品种成为中国生物制品企业跟上国际发展步伐最重要的工作。

  此外,国外也在进行一些新的蛋白质品种的研发工作,例如 CSL正在研发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rHDL、Talecris公司研发治疗血管堵塞的Plasmin、Sanquin公司治疗缺陷症的Transferrin等等。

  据谢亦武介绍,目前国内上生所、山东泰邦、贵阳黔峰等相对领先的企业已经在对Ⅷ因子、PCC、纤原、乙肝特免(i.v.)等产品进行临床研究,国内其他企业也都朝增加品种的方向发展。

  二是拓宽适应症。

  目前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广谱抗病毒、细菌或其他病原体,具有免疫替代和免疫调节的双重作用。国内批准的适应症主要有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类缺陷或低下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继发性免疫球蛋白缺陷病(如重症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等)方面。但是除了这些适应症外,美国FDA批准的新增适应症还包括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HIV病毒感染、骨髓移植、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等方面;而且未经FDA批准但已经在医院应用的的适应症(也称“说明书外适应症”)比例已占到了50%,包括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等。

  谢亦武认为,国外已经批准或仍未批准的适应症都具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国内企业相关产品也应该考虑增加新的适应症,达到扩大产品销路和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的作用。

  三是产品配方和工艺的提升。

  据悉,在静丙的生产上,国内产品的IgG浓度大多在5%左右,但是Baxter、CSL和Talecris公司依靠不同的生产工艺,使得IgG的浓度提高到了10%左右;而新剂型的改造也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例如通过SCIg的皮下注射,使得血液中药物浓度稳定性大大提高,副反应也明显减少。

  四是开发替代品。

  谢亦武认为,基因重组和转基因蛋白的出现,在对血液制品市场进行补充的同时,也会对传统产品市场形成一定的冲击。据悉,通过基因重组和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百特和拜耳公司的Ⅷ因子单品销售都超过10亿美元。

  基因产品:发展尤其迅猛

  在论坛上记者还了解到,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基因工程和转基因生产的生物制品市场同样也发展迅猛,尽管这类产品未来难以达到化学药物的地位,但是这一技术在未来药物研发领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基因工程技术在医药工业中最重要的应用,是通过DNA重组方便有效、大量地生产以前由于材料来源困难或制造技术问题无法生产的药物。目前市场产品开发的产品主要有生理活性物质疫苗类和抗体类产品。

  近年来,全球的基因工程技术飞快发展,很多表达系统的剂量已经从原来的微克级提高到毫克级,白蛋白酶的剂量甚至已经达到克级水平;而能够表达的分子量也从过去的几万改变为目前从几千到十几万的水平。

  “这一技术的成熟将使得很多原来不能表达出来的要药物能够更加容易地开发出来,今后生物制品在全球药品市场的销售额上占很高的比例是不可能的,但是未来在发现和研究新药方面,生物技术将起到很大的主导作用。”北京四环生物制药总经理程度胜对生物制药未来如是概括。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基因工程产品中发展最为迅猛的算是单抗药物。记者了解到,1999年,全球抗体销售额仅12亿美元,2004年飙升到105亿美元,2008年则超过400亿美元; 2007年前全球获批上市的治疗性单抗药物仅21只,但是至今全球已经有9只单抗药物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其中Enbrel已超过70亿美元的销售额,占2009年全球医药市场销量第3名的位置;而在2009年世界畅销药排名榜前20位药品中,生物工程药品占到了8席。

  记者也了解到,由于生物技术产品未来的发展潜力,以及越来越成熟的国内研发环境,使得国内如丽珠、华药、上药等要求都纷纷投入到单抗药物的研究行列,国内生物制药研发高潮逐渐来临。

  “单抗药物早期在美国也发展不起来,但是其较大的经济效益使得所有大公司都不断地去关注和投入。”程度胜表示,目前很多单抗产品并不能对疾病产生有效的治疗,只能延长患者的生命,或对其他药物起到辅佐作用,因此,研发治疗性单抗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程度胜认为,虽然细胞的大规模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国内研究单抗药物,但是国家和企业所承担的生物技术作用不仅仅是从产品方面来判断,还要看其对整个制药产业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

  中国输血协会血液制品工作委员会委员、远大蜀阳药业首席专家刘文芳则表示,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可能存在着基因产品对血液制品的某一种或某几种产品的某些功能替代,但血液制品的综合生物性是不可替代的,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基因产品对血液制品的全面替代。

  学术营销:拉动产品上量

  在论坛上记者了解到,随着生物制品产业的发展,国内市场的竞争也在不断升温。比如血液制品销售已经逐渐理性回归,白蛋白、球蛋白、凝血因子进入结构性调整期,白蛋白等的国内价格仍高于国际价格,由于国内需求强劲,也拉动了国外产品进口量不断增大,而且其国内市场零售价高于国内品牌,这无形中有利于进口品牌终端销售,特免、白蛋白销售回归医院市场,价格波动下滑,进口、国产品竞争加剧。

  但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生物制品产品销售能力的滞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产品的市场发展。

  比如干扰素等国产基因工程产品,企业具备了生产技术和生产规模后,却因为急于求成,理想化销售,造成销售滞后,无法形成销售规模,最终只能靠残酷的价格战进行恶性竞争,导致许多企业生产处于停滞;但是反观外资企业的佩乐能、派罗欣等产品却依靠着学术和品牌推动,在市场上占据强势地位。相比之下,抗体类的进口和国产品却能够同台竞争,企业通过学术联动营销,同时获得了强势的市场发展。

  对于目前国内生物制品的销售现状,杭州华祥生物药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牛爱国在论坛上提到,随着国家相关监管政策的不断收紧,生物制品的生产、渠道以及销售等领域都将受到严峻的挑战,生物制品的工商营销战略合作时代已经到来。

  “目前国内具有生物制品批发资质的企业有1万多家,但是专业从事生物制品的企业只有几百家,寻求专业化的销售合作伙伴和渠道,将是今后生物制品生产商的一项重要工作。”牛爱国如是告诉记者。

  牛爱国认为,生产企业应建立全国专业营销队伍管理渠道和开展学术营销,并且与各地专业批发企业进行资本融合,成立专业销售队伍,将产品委托给专业营销机构开展全国市场专业营销,或将批发企业作为办事处的模式管理,已经成为国内生物制品扩大市场分得,与进口品牌相持的关键点。

  记者同时也了解到,日前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已经与杭州华祥生物药品有限公司签订了长春所两个拳头产品重组人干扰素α2a栓和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的销售协议。

  长春生物制品所副所长郭立君坦言,作为国内几大生物制品所之一,长春所的研发能力确实非常强大,但是,好的产品要实现其价值,寻找到专业、有营销实力的代理商非常重要,而与华祥生物签订销售协议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来源:医药经济报

viagra coupons from pfizer viagra online coupon prescription discounts cards

【编辑:amanda】 国际药物制剂网       本文链接: http://www.phexcom.cn/hydt.aspx

在线
咨询

在线咨询服务时间:8:30-17:00

服务
热线

021-55807300
8:30-17:00

关注
微信

PHEXCOM公众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