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啸是短期的经济波动还是长期的经济调整?被认为是刚性需求而抗压能力较强的医药行业会否是资本安全的避风港湾?被认为是相对封闭市场而抗压能力较强的中国,能否在这场海啸里找准机会见势快速发展?
美国大药品制造商默沙东近日称,该公司将裁减7200名员工(相当于员工总数的12%),其第三季度净利润下滑28%。目前还没有明确指出此次裁员与金融海啸引起制药实体经济损伤有直接联系,但业内分析认为,由于经济变化引起消费者的用药频率和用药水平调整,都可能引起制药企业尤其是产品价格昂贵的制药企业的销售减少,从而导致制药公司内部管理成本上升。制药公司严把现金流关口,谨慎行事,已成为业内普遍观点。
非常时期的非常机会
在默沙东全球裁员的同时,礼来则将扩大在华员工的规模。礼来上月中旬宣布于上海张江成立中国药物研发中心,进一步加大在华研发投入,与礼来风险资金和中国合作伙伴组成三种在华研发模式,实现从自主研发的制药公司模式转变为合作研发的医药网络模式。
一般而言,研发投入每年占制药公司销售收入的15%左右,随着管理成本的增加,这一业务模块必然受到影响。“现在是‘现金为王’的非常时期,制药公司可能面临收入下滑,在难以开源的情况下,要在节流上下功夫,研发方面则体现在外包的比例可能快速提高。”名力中国成长基金管理合伙人徐立新指出,中国的外包服务企业如能把握机会,将在危机中寻到契机。
曼哈顿资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裁王进进一步分析,大制药公司在研发成本控制上可能将减少高风险产品的开发,集中力量在比较成熟的产品上,因此可能总体上的研发投入不像往年提高得那么多。但从提高效率的角度,将把有把握开展的研发项目中更多的部分外包出去,因此外包的总体金额也许不降反升或保持平稳。中国CRO企业如能稳定优异的品质,同时凭借成本比较优势,外加树立足够的品牌知名度,将能获得更多的业务机会。
据悉,无锡药明康德日前宣布与最大的CRO公司科文斯中止合资项目,独资完成苏州安全测评中心的建设和运营,彰显其在业务开拓和管理运营上的充分信心。
此外,王进指出,原料药中间体的中国采购量也有望提高,以实现大制药厂制造成本的下降。
各类基金保持稳定
一方面,大药厂注意收紧荷包,但另一方面,此时正是收购兼并的“抄底”时机。配合加大中国业务投入的远期目标,大药厂的在华收购业务也有望增加。
10月中旬在京举办的“中国医疗健康投资论坛”上,有来自跨国公司的风险基金管理人预测,未来5年跨国公司在国内的并购行动会进一步展开。并购将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增加渠道和生产,尤其是第三终端的渠道并购;二是买产品,卖得最好的药在中国不一定是创新药,而是普药。拜耳购买“白加黑”就是例子。
随着美国金融市场的萧条尤其是五大投行风光不再,此前排队海外上市的企业面临搁浅,导致资本退出机制上的障碍,这会否影响资本对于医药行业的热捧呢?
ChinaVenture的杨伟庆先生在投资年会上介绍,中国创投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资第三季度总共为56亿美元,过1亿美元的案子超过7个,并呈现大幅增长态势。整体数字并未显示中国对VC/PE市场有过度冷却的现象。“从大趋势上讲,在全球经济形势中,欧美会受到较大影响,中国的资本市场与外界的资本市场还是相对隔离状态,还应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中国依然是比较好的投资领域。”
从市场投资情况看,今年第三季度共有86个项目。从投资数量来说,对比2007年有一定下降,但平均投资额度有上升趋势。单笔投资金额从去年的600万~1000万美元,上升至今年第三季度的1100万美元。
徐立新指出,近两年医疗健康行业是投资热点,有越来越多的专业医疗健康基金进入中国市场。王进分析道,如果是投早期项目的基金,对于被投资公司的退出并没有那么“急迫”,但对现金流管理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继续投入的资金可能会放缓或减少。
医疗健康投资年会上不少基金代表则指出,替代性产品研发生产企业和出口导向的企业是他们关注的目标:前者致力于广大的中国市场,而后者在后期IPO时比较能够为海外投资者所接纳。
来源:医药经济报
【编辑:amanda】 国际药物制剂网 本文链接: http://www.phexcom.cn/hydt.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