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 English [切换] 药用原辅包质量审计、注册及供应;GMP 质量体系咨询;药物制剂研发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

风险投资:CRO成为明日黄花

发布者:国际药物制剂网 发表时间:2010/5/27     点击: 296
 
 在扑朔迷离的经济局势中,医药行业“避风港”的角色演绎再度被风险投资的热情推向极致。新医改的启动与推进,让无法消停的资本以及挑剔的投资者们更坚定了投资目标。
  
  氛围空前活跃
  “在2010年第一季度,就有2.53亿美元的风险投资进入中国生命科学领域,可以说是单季度最高。而在2006年一整年进入的风投只有1亿美元。”日前在上海召开的ChinaBIO创业投资论坛上,长期关注中国创投领域的ChinaBio的CEO兼创始人Greg
B.Scott向《医药经济报》记者展示了这样一组对比数据。
  Greg B.Scott认为,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今年将是中国生命科学接受风险投资最多的一年,而且这一趋势在未来5年都不会改变。
  “一是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创新项目,二是市场前景广阔,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新兴市场感兴趣。”Greg
B.Scott如是解释这股投资热潮的兴起。而除此之外,他认为全球经济的复苏以及制药业的并购重组对此都会有所推动。
  不仅仅是Greg
B.Scott感受到了资本进入中国市场的空前活跃,作为全球最大的专注于生物医疗领域的投资公司,沃脉德资本总经理王健更是感同身受:“从去年12月到今年5月,我们已经投了6个项目,这个速度比我们想象的更快。”
  而就在今年3月,名不见经传的中美奥达生物技术获得了高达1亿美元的风投,被Greg
B.Scott称为是近年来中国生命科学领域获得的最大一笔风投。
  事实上,除了风投的空前活跃,政府资助基金、IPO、并购等也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新热点涌现
  这一季最流行什么?投资商们在关注什么?如果你还在讨论CRO,显然已经落伍了……投资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时尚的流行,除了对行业蕴藏前景的初始考虑之外,投资热点也像流行元素一样会“风水轮流转”。在ChinaBIO创投论坛上,记者从到会的主流投资商处嗅到了颇具行业指向标意味的信息。
  贝祥投资集团执行董事伊彦宁的市场角色是帮助企业融资,他明显感受到了投资方所谓的热点变化,首先就是新医改启动对于预防有了空前的重视,这直接让诊断、疫苗领域走热。
  “这两个领域在中国都是新兴领域,还不成熟,疫苗在中国的市场规模不到一百个亿,诊断试剂只有六七十个亿。中国的市场空间很大,现在国家又重视。”Greg
B.Scott也发现了诊断、医疗器械等领域因为新医改的助推而受到格外的关注。
  另外让伊彦宁感受颇深的是,“新药研发的集中爆发期将要到来,一些产品的陆续成功将激励这个产业后面的人,激励科学家们继续研发,也激励投资人真正去关注中国的一类新药”。伊彦宁发现,六七年前一批优秀的海归研发团队一直在默默耕耘,现在都陆续“开花结果”。
  “最近我们都看到非常好的案子,有些创新产品接近产业化。比如一个肺癌新药,马上就要完成,一旦上市,就是超级明星的品种。另外一个是针对艾滋病的,Ⅱ期临床已经做完,将进入Ⅲ期,这也是原创领先的品种。此外还有一个肝癌药也是类似的情况。”在伊彦宁看来,这三个品种的成功对投资圈来说都是“强心针”,让投资者能看到中国的原创新药也是有潜力的。而乐意投资前期研究,将会形成良性循环。事实上,中国生物医药投资一直都不愿意在前期介入,这成为行业发展的重大瓶颈。
  在Greg
B.Scott看来,新药前期研发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不仅仅是那些即将成功案例的激励,更重要的是“由于规范化与国际化,中国新药研发早期介入的风险投资回报比正趋于合理,将会有更多的投资者选择在早期介入”。
  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CRO产业的产能趋于过剩,并陷入价格战的漩涡,其投资价值逐渐低落,几年前被热捧的CRO企业如今已很难再引起风投的关注。
  “现在比较有看点的是制造外包——CMO,尤其是有一定的技术壁垒、相当附加值的领域,比如一些中间体的生产。”伊彦宁指出,中国成为外包最主要目的地已是不可逆转的趋势,而投资者们对于CMO的选择标准就是“必须有一定的技术壁垒,短时内很难被追赶上,在海外已有一定的客户关系。给它注资就能获得更好的发展,能使领导地位获得巩固”。
  此外,在论坛上,“跟中国农村市场有关系、找到基层市场需求爆发点的项目”也得到投资者们的普遍认可。
来源:医药经济报

【编辑:amanda】 国际药物制剂网       本文链接: http://www.phexcom.cn/hydt.aspx

在线
咨询

在线咨询服务时间:8:30-17:00

服务
热线

021-55807300
8:30-17:00

关注
微信

PHEXCOM公众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