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 English [切换] 药用原辅包质量审计、注册及供应;GMP 质量体系咨询;药物制剂研发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

韩美:“儿童药王国”的野心

发布者:国际药物制剂网 发表时间:2010/3/24     点击: 273
 
  官方关于“中日韩之间相互承认临床试验数据”的研讨,给民间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在任海龙看来,一旦实现,韩美在韩国拥有的多个品种,都有望通过此“快速通道”进入中国市场。
  
  在蕴藏着巨大潜力的中国市场面前,谁也无法掩饰其野心。“我们的目标是在2020年进入世界药企排名前20位,其中最大的发展动力源于北京韩美。”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任海龙日前在接受《医药经济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目前在韩国500余家制药企业中,处方药排名第一、总销售排名第二的韩美药业,在中国的子公司北京韩美并不太为人所知。但其拳头产品妈咪爱、易坦静已成为各自领域的领军者。较之更为高调、激进的欧美跨国药企,韩美认为自己并不保守。在中国新医改催生的市场机遇下,谁也不会放弃夺得那一杯羹的机会。
  
  儿童药打出的天下  
  作为在中国投资最早的医药企业,韩美药业与中国的渊源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彼时中韩建交尚在秘密洽谈之中,韩美集团的林盛基会长访问中国,开始调查中国医药市场。1992年,中韩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韩美随后开始在中国筹备成立联络处,进一步了解中国医药市场状况,并尝试进口抗生素在中国分装。1996年,韩美与北京紫竹药业、北京天竺空港开发区三方合资,成立了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从1992年成立办事处,到1997年已经取得营业执照,正式成立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在此期间,完成公司产品妈咪爱原装进口注册并启动销售,也为该产品日后的脱颖而出奠定了基础。而在当时,专门针对儿童的用药并不多见,市场空白点助推企业高速发展。
  1997年以后才算是北京韩美药品有限公司的奠基点,开始组建自己的营销团队自己销售,产品从原装进口改为进口分包装。2001年,产品数量由1个增加为5个。在此期间,韩美对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和管理模式进行了大量摸索和尝试,也经历了一些曲折。
  “我们去年在中国的销售额是5亿元人民币,增长率是35%。”尽管任海龙对此数据并不甚满意,但韩美自2004年后连续5年销售持续高增长已是不争的事实,年销售额增长率达到25%~56%,而在2001年初,该公司财政还是赤字状态。在这个增幅中,妈咪爱贡献巨大,也逐步确立了韩美在儿童药物领域的领先地位。妈咪爱从上市以来,已经为累计超过1亿元(累计销售10亿支以上)的中国儿童服务。与此同时,该品牌也持续雄踞各大止泻药榜单前列,在2010年被评为“中国医药市场儿童用药值得信赖品牌”。而近年上市的易坦静、纳尔平、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乳果糖口服溶液等,也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加强了儿童药王国的力量。
  “儿童用药安全性是最重要和关键的。我们儿科领域正在开发新的产品,是从韩国总部引进的退烧药,现在正在上海、北京做临床试验。优势在于以前的退烧药要2岁以上儿童才可以用,这个产品对于3~4个月的婴儿也适用,安全性更高。”任海龙表示。  
  临床试验互认机遇可期  
  单一品种的强大,显然无法支持企业持续的高速发展,“我们除了进一步巩固儿童药领域之外,陆续会在消化、心脑血管方面引进新产品。”任海龙透露。而令他感到欣喜的是,中日韩之间推动相互承认临床试验数据已有进展,“如果能尽快实现,那么我们把产品引进中国的速度将大大加快。”
  关于“中日韩之间相互承认临床试验数据”的理念,官方层面的首次讨论源于2007年4月召开的第一届中日韩三国的卫生部长会议。在该会议上,三国之间以推动临床试验数据相互承认为目的,探讨其可行性。2007年7月,三方开始在实操层面进行会议讨论,8月,三方数据相互认可研讨班成立。同时,为了支持三国共同开展临床研究,设立了相关的事务机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种监管层面的行动,对于加强两国药品开发业务的协同合作关系将起到很大的作用。位于东亚的中日韩等国,由于人种文化方面的联系,如果能够充分合作,共同发展,不但能够在本区域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相信未来还能够立足于亚洲市场,在全球得到很好的发展。
  而最新的消息是,三国卫生部长近期签署协议,在药物临床试验领域,中韩日同意在各自的法律框架下,加强种族差异性科学研究的合作,以促进全球药品开发和临床试验数据的共享,并成立了由政府、工业界和专家组成的共同研究工作组,分析各方临床研究监管规制差异,加强临床试验方面的信息交流和互换。
  官方的研讨进展,给民间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三国之间数据相互承认要真正实现,肯定有很多困难,但现在一直在推进。”在任海龙看来,一旦实现,韩美在韩国拥有的多个品种,都有望通过此“快速通道”进入中国市场。
  
  未来路漫漫  
  “今年的目标是7.5亿元,2015年是20亿元,2020年实现50亿元。”2009年底,韩美高层悉数来到北京,为北京韩美描绘了这样的蓝图,也表达了总部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
  这些目标无疑显得过于宏大。对韩美而言,左有欧美跨国企业在高端市场激进式高速发展,右有中国本土企业对于基层市场的深耕细作。在两者的夹攻之下,韩美的优势在哪里?谨慎的任海龙并没有给出过于明确的答案。在他看来,多个品种进入医保目录、高达500人的基层销售队伍布局、15%的研发投入大手笔,都是韩美下一步发展的最好支撑,也是其不保守的佐证。他希望北京韩美能延续总部的定位——以研发为主导的企业。而现在,他最关注的问题是“中国医改政策的走向,以及如何解决人员稳定性差”。
 
  手记>>>
  我们学习什么
  ■康义瑶  
  以药养医严重、医药分业迫切,十年前的韩国遭遇了我们目前类似的窘境。
  2000年7月,韩国通过法律手段,完全强制推行医药分业,并分为专用药品和普通药品两类。此改革曾引发不少矛盾,甚至有很多医生拒绝出诊,半年内很多人舍弃了医生身份。但是到2002年,情况渐趋平稳。如今,韩国医药分业的结果是:分业后高价药销售大幅度增长,市场比例占到47%;原研药比例上升48.6%,仿制药比例则下降了26.1%。从韩国的改革不难看出,市场对药企的研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我国目前对于医药分家的具体模式尚未确定,但这对我国药企仍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最近《自然》杂志的一篇研究报告论述了未来10年全球医药行业的变化趋势,其结论是:在今后10年里,制药业将会加速动荡。药物研发、竞争、政府决策和市场方面的深刻变革,将继续对现有的商业模式和策略提出挑战。这个产业将细分为两类商业行为:一类追求长期致力于创造新药物,另一类则聚焦于变幻莫测的市场。后者在短时期内可能会有较出色的表现,但最后注定失败。对于制药业而言,开发效果显著的疗法,是唯一可持续的价值源头。
  “尝试发现新药物是有风险的,但放弃努力的风险更大。”创新是不变的源泉,没有其他选择。在笔者看来,较之欧美跨国企业大多拥有悠久的历史底蕴与雄厚积累,韩美的韩式快速发展模式更容易为现阶段国内本土企业所借鉴。尽管韩美在中国的发展并不太引人注目,但其在韩国本土的创新路径却相当可圈可点。“仿制药-改良新药-新药”的模式无疑更具实操性。而在国内,绝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仿制药阶段,并且仿制药与原研药的质量差距控制还是不尽如人意。对于创新的理解,易陷入两个极端,一端是全面夸大创新的难度高度,妄自菲薄,而信心与动力全无;另一端则是抛开现行的基本要素,试图从源头创新,当然后者是极少数。从韩美的实践来看,如何跨越仿制药阶段,并寻求某个新的价值点,值得深思,“不需那么多,只要一点点。”
来源:医药经济报
viagra coupons from pfizer viagra coupons from manufacturer prescription discounts cards

【编辑:amanda】 国际药物制剂网       本文链接: http://www.phexcom.cn/hydt.aspx

在线
咨询

在线咨询服务时间:8:30-17:00

服务
热线

021-55807300
8:30-17:00

关注
微信

PHEXCOM公众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