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 English [切换] 药用原辅包质量审计、注册及供应;GMP 质量体系咨询;药物制剂研发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

浅述我国制剂出口由大变强的世界梦想

发布者:国际药物制剂网 发表时间:2008/10/14     点击: 562

    医药产业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和知识密集型于一身,发展空间巨大,因此被誉为“永远的朝阳产业”。当前,国际医药产业重心正从欧美向亚洲转移,如何发挥后发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实现制剂出口大国的梦想,是摆在我国医药行业面前的重大课题。

  西药制剂出口势头迅猛 

  随着国内医药经济的快速增长,目前,我国有能力生产西药制剂60个剂型、4500余个品种,产能居世界首位。近年来,西药制剂出口发展迅速,在国内医药市场复杂多变、波动较大的形势下,已成为消化过剩能力、推动国内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增速强劲,后劲十足 

  近5年来,我国西药制剂生产技术迅猛发展,出口形势也一改前些年总金额一直在2亿美元徘徊的局面。在2003~2007年间,出口一年上一个新台阶,从2.5亿美元增加到7.8亿美元,年均增幅达20%以上。2005~2007年期间,西药制剂出口增长势头尤甚,几乎翻番。今年头7个月,出口金额达6.3亿美元,同比增长了48%哂谝揭┬幸党隹谠龇?0.24个百分点。我国制剂出口今年预计全年将突破10亿美元大关。虽然海关数据难于完全真实反映我国西药制剂出口的实际情况,但出口的强劲势头有目共睹。
   
  队伍强大,集中度高 

  在经营主体上,出口药企呈现三大特点: 

  一是企业众多。近年来,我国从事西药制剂出口的企业剧增。有出口实绩的企业从2005年的990家发展到2007年的1200多家,其中外资企业从146家发展到181家。

  二是外商投资企业举足轻重。虽然制剂出口的外商企业个数只占我国西药制剂出口企业总数的14%左右,但其出口比重却在逐年上升,2007年达46.65%,比3年前增加了9个百分点,约占我国西药制剂出口的半壁江山。外企尤其是在华的跨国药企凭借其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渠道等优势,已经成为我国西药制剂出口的“领头羊”。 

  三是集中度较高。排前20名企业的出口金额占我国西药制剂出口总额的40%左右。在出口十强企业中,外企占了3家,并占据了前两强。武田、辉瑞、礼来、罗氏4家外企占我国西药制剂出口的20%左右,仅武田一家企业就占8.5%。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本土企业排名呈上升态势,石药中诺、中化宁波、上海医保和华药等公司的表现引人注目。
   
  市场多元化,亚非占鳌头 

  目前,我国西药制剂出口到166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中国香港、韩国、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荷兰、瑞士、英国、西班牙、比利时、法国、希腊等24个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口金额达到1000万美元以上的市场逐年增多,2006年为12个,2007年增至20个,包括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尼日利亚、菲律宾、巴基斯坦、印度、越南、美国、苏丹、德国、澳大利亚、土耳其、缅甸、安哥拉、泰国、荷兰、瑞士、肯尼亚和伊拉克。此外,我国向赞比亚、马拉维、布基纳法索、几内亚、布隆迪等非洲市场,对阿塞拜疆、塔吉克斯坦等中亚市场的出口也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从地域看,我国出口市场格局近年来变化不大。亚洲和非洲是我国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三分江山有其二。去年,亚非市场占我国出口的78%。按市场规范程度划分,发展中国家市场占我国药品出口的60%左右,欧美和日韩等发达国家市场约占40%。必须指出,目的地为发达国家的出口制剂中,相当一部分是转口贸易,最终被运送到发展中国家市场。 

  外商投资制药企业的产品是按照国际主流市场的质量标准生产的,且有畅通的国际营销渠道,主要销往发达国家和地区。本土药企由于自主研发能力弱,产品多为仿制药,出口市场多为发展中国家。可喜的是,近两年来,本土药企开始进军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且有所斩获。上海天平,康恩贝、京新、大连美罗等公司已成功向欧盟批量出口;华海的抗艾药在美国注册成功,成为我国本土企业在发达国家获得上市的首个西药品种。  

  抗生素比重大,口服剂比重偏低 

  在品种上,我国西药制剂出口以抗生素类制剂(包括青霉素类、头孢类)为主。维生素、激素、磺胺类的出口也有一定的比例。在品种的剂型结构上,粉针占主导地位,而口服剂所占比重较低。在市场分布上,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出口品种,多为维生素类饮食补充剂和抗生素制剂,而对尼日利亚等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出口品种,则以抗疟药和抗生素为主。 

  虽然近年来,我国西药制剂出口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我国企业进军国际制剂市场仍属初级试探性阶段,我国在全球医药贸易中所占比重仍然很小。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06年,包括西药原料药和制剂的我国西药出口额仅为45亿美元,只占全球药品贸易额的1.5%。实现医药贸易大国的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我国西药制剂出口存在的重要问题有: 

  一是国际竞争力不强。我国西药制剂企业普遍规模小,综合实力弱,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以致研发投入不足,创新产品匮乏。我国出口的西药制剂97%为仿制药,鲜有创新,技术含量低,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寥寥无几。至今,我国本土企业在国际市场尚未有叫得响的制剂品牌。在发达国家市场,甚至没有一个成功上市的西药品种。 

  二是开拓国际市场的投入不足。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意识有待于加强,投入的资金和人才严重不足,本土大型制药企业对国际市场开拓的投入远远低于国内市场。迄今,药品注册虽然在发展中国家取得进展,但我国4000多家医药企业中仅有14家通过了欧美cGMP认证,而且营销模式单一,绝大多数本土企业局限于做产品,远未上升到做市场的层面。国际市场开拓盲目性大,大多数本土药企对出口目标市场的药政、流通渠道、客户需求和消费偏好等知之甚少,缺乏市场开拓战略,目标定位不清晰。 

  三是出口市场秩序混乱。我国1200多家西药制剂出口企业中,素质良莠不齐,鱼龙混杂。有些企业在软硬件上都不具备经营药品的基本条件,有些企业为图短期经济利益,不惜低价竞销,造成本土企业在发展中国家市场相互压价出口,由此造成部分西药制剂质量下降,利润空间缩小。更有甚者,个别企业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药品有效成分含量不足,在消费国造成恶劣影响,严重损害了我国医药行业的形象,加上境外一些媒体对我国出口药品不良反应恶意炒作,引发国外一些进口商和消费者对我国出口西药制剂产品的质量产生了诸多质疑。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国际竞争态势 

  进入新世纪,全球药品市场规模持续放大,一直以同期全球GDP增幅2~3倍的速度增长。2007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接近7000亿美元,2008年有望达到7450亿美元。近年来,全球药品跨国贸易突飞猛进,去年剧增到3400亿美元,超过了全球纺织品贸易额。  

  市场格局变化,新兴市场崛起 

  多年来,世界医药市场集中在美、欧、日等地,这些发达国家占全球医药市场的80%。但近年来,这些国家的市场份额呈下降趋势,而被称之为“E7集团”的新兴市场(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俄罗斯和土耳其)在全球制药企业中崭露头角,增长势头强劲,其在全球医药市场的份额有望从2006年的8%提高到2011年的16%。据预测,在全球医药市场的增长中,2008年美、日、德等七大医药市场的贡献率将首次低于50%,而7个新兴市场的贡献率将首次接近25%。“E7集团”2008年的市场总规模将增长12%~13%,达到850亿~900亿美元,蕴藏着很大的商机。 
  
  大批专利药到期,仿制药发展强劲 

  2008年,全球有年销售额约200亿美元的药品专利过期。随着这些重磅级专利产品在世界上独占期的结束,仿制药市场可望以14%左右的速度增长,达到700多亿美元。仿制药的发展也得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鼓励。据预测,2008年,美国处方药的三分之二以上是仿制药。从全球范围来看,仿制药的销售数量约占全球所有医药产品销售数量的55%,销售额约占全球所有医药产品销售金额的17%。印度、以色列、冰岛及欧美仿制药公司发展十分迅猛,有的公司一年就有十几至几十个仿制药提交上市申请。   

  印度发起挑战,我国市场遭蚕食 

  我国西药制剂出口起步较晚,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占有一席之地。但与印度相比,我国还落后数年,在与印度的激烈竞争中仍不占优势。我国传统出口市场——亚洲、非洲市场日益受到来自印度的企业的挤占。印度有些品种价格比我国产品还便宜,质量却相对较高。印度从上世纪80年代起在仿制药市场崛起,西药制剂出口额从2000年的6.63亿美元猛增到2005年的20.13亿美元。目前,印度有70多家制剂企业通过美国FDA的认证,成为美国以外通过FDA制剂认证最多的国家。近年来,印度制药企业纷纷在世界各地并购中小企业,新建工厂,不断拓展国际市场,覆盖欧美、俄罗斯、中东、非洲、拉美等地区。 

  西药制剂国际市场开拓战略 

  在全球医药制造中心向亚洲转移的趋势下,中国本土企业应怎样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市场分工与协作,实现制剂出口的迅速发展,向西药制剂出口大国的方向大步迈进,以下几方面值得重视:

  突出重点,区别对待 

  一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市场开拓并重,坚持“两条腿”走路。 

  发展中国家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为我国众多企业能力所及,我国有条件和能力扩大市场份额。在这些市场,我们要改变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的做法,以质取胜,下大力气创品牌,提高我国药品的认知度和知名度。而发达国家占世界医药市场的三分之二,为商家必争之地。我国有实力的企业应加大这类市场的开拓力度,积极承接外包和进行贴牌生产,以积累经验,熟悉市场,蓄势待发。由于在这类市场创品牌耗资大、时间长,少数实力强的公司可以尝试。 

  二是要突出重点,确定若干个市场,集中资源精心培育,力戒全面开花、广种薄收。发达国家中,欧盟和美国较之日本市场开放程度高,可以作为优先开拓对象。在发展中国家市场,除我国以外的7个新兴市场应成为我国药企的进军重点。此外,一些市场潜力较大、准入门槛相对低的市场,如印尼、埃及、土耳其等国,我国药企应当加以重视。 

  目标明确,营销创新 

  企业要对市场进行深入调研,了解自身的优势所在,找准市场定位,并根据市场实际,确定具体目标和出口药品种类,减少市场开拓中的盲目性。目前,本土企业主要通过当地代理商开拓市场,只作为单纯的出口商。要实现出口的飞跃,有必要改变这种简单的营销模式。 

  首先,要借鉴跨国药企的做法,组建海外营销队伍,做好客户开发和维护。其次,要把产品打进主营销渠道,纳入其销售系统,同目标市场的大型医药流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其广泛的销售网络,进入目标市场,扩大销量。再者,有实力的企业可以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办厂,或并购当地企业,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设备、研发能力和优秀人才,或是发展中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低廉的人力资源,生产适销对路的药品,从而规避一些国家的贸易壁垒,快速拓宽销售渠道。

  创新产品,提高质量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条件。我国药企要加大新药研发,争取在较短时间内研发出几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并推向国际市场。此外,还要不失时机地研仿到期专利药,争取首仿药的市场机会,实现从非专利药到仿制药的出口。最后,我们要高度重视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打造中国制药的优良品质和卓越信誉。 

  净化经营队伍,规范市场秩序 

  当前,本土药企在国际市场的恶性竞争,尤其是个别企业的不法行为,已严重影响到我国西药制剂出口。由于药品具有其特殊性,往往一起事故就会给整个行业带来沉重的打击。经营杂乱是出口行业的最大隐患。近年来,我国出口药品不良反应时有发生,这与我国西药制剂出口企业的诚信密切相关。净化经营队伍,迫在眉睫。要对西药制剂出口准入设立门槛,对经营者实行资质管理,淘汰不具备经营条件的企业,借以提升我国出口药品的质量,树立我国药品的良好形象,并有效地遏制我国企业的恶性竞争。 

  政府大力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目前,我国医药出口仍属幼稚产业,无法同跨国药企抗衡,同其他发展中国家竞争也无优势可言。要把我国的西药制剂做大做强,亟待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政府有关部门要制订西药制剂国际市场开拓战略,在财政、税收、税率等方面扶植西药制剂出口。例如,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打造有国际竞争实力的中国制药航母;对通过高端市场GMP认证的生产线生产的制剂在国内销售时,在定价上提供一定优惠;对西药制剂出口退税实行百分之百返还;对企业通过高端国际市场质量认证和产品注册提供资金支持等。 

  21世纪的医药产业充满机遇与希望,中国制药的车轮已经驶入了这条快车道,让我们积极开拓,创新进取,为实现中国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转变的光荣梦想而不懈努力。

来源:医药经济报

【编辑:amanda】 国际药物制剂网       本文链接: http://www.phexcom.cn/hydt.aspx

在线
咨询

在线咨询服务时间:8:30-17:00

服务
热线

021-55807300
8:30-17:00

关注
微信

PHEXCOM公众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