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价药大面积退市背后的秘密
发布者:国际药物制剂网
发表时间:2009/12/30 点击:
442
次
患者之困:跑遍南京,配不到一支“必嗽平”
“跑遍南京城大小十数家医院,竟然配不到3块钱一支的‘必嗽平’药水。”近日市民张先生向记者倾诉了自己遇到的烦心事:他老父亲患有肺气肿,没想到全城的药房和医院都买不到该药。
张先生说,近来天气降温,老人旧病复发,于是就想到了过去常用的“必嗽平”,“因为价格不贵,平喘、化痰的效果也非常好。”他先到了省人民医院,医生说该药药房没有,已经好久没进了;在省级机关医院,也被告知此药暂时缺货。随后,张先生几乎花了一天的时间接连跑了省中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玄武医院等十几家大小医院,都是空手而归。
张先生又去了几家平价大药房,还是没能买到。不过销售员告诉他,药房进了一种效果更好的新药——沐舒坦,其主要成份和效果都与必嗽平差不多,只不过价格贵了很多,50片装的要32元/盒。该销售员还极力推荐一种进口的“沐舒坦”糖浆,100ml/瓶售价34元。
廉价药寻踪:“被新药”助长看病贵
据了解,近年来人们视野中逐渐消失的价廉效果好的药不只是“必嗽平”。像几块钱一瓶的复方利血平片、阿司匹林片剂、银翘解毒片,几毛钱一盒的黄年上清丸、三黄片、消咳喘、心得安、地戈辛、非那根糖浆……如今也都销声匿迹。
廉价药去了哪里?背后又有着怎样的秘密?
记者联系到生产“必嗽平”的生产厂家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一位负责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说,半年前他们就不生产该药了,会不会恢复生产、什么时候恢复都是未知数。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些廉价药一部分是因为疗效差、副作用大被淘汰,可大多数廉价药并不是真正的“消失”,很多是换个“马甲”,以所谓的新药的面孔重新出现在市场上,当然价格也不同。
廉价药“被新药”,在业界已不是“秘密”。据了解,药厂为了获取更多利润,手段多多:有的重新起个名,有的换个包装后再投入市场销售,价格立刻涨了许多,还有的厂家,把一些成分相同的药物,由水剂变为片剂,针剂变为冷冻干粉或输液药物,“变脸”后,价格顿时飙升了十几倍。
这一说法,记者从一位医生口中得到印证。他说,“必嗽平”片剂过去用得很多,100片装的零售价才卖1.8元/瓶,一瓶药够病人服用半个月的,医院用起来积极性不高。而“必嗽平”的升级换代品“沐舒坦”,20片装规格的却要卖到26元左右;其30mg针剂要卖12元/支,病人一次要用2—4支,总价是24—48元。这无疑让患者看病负担大大加重了。
药厂之困:在盈亏之间,企业面临两难选择
江苏省一个大型制药企业的销售代表介绍,对这种换个包装就变相涨价的做法,他们也感到内疚,但这也是无奈之举。国家制定并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的零售指导价格,不少药品药商批零价格倒挂。眼看着赔本的买卖,哪个商人会干啊!在有的医院,便宜的药医生也常常不给病人使用,所以这些药在医院的销量往往不大。而研制一个新药,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投入,企业为生存,无奈之下,常常通过这种“变脸”的方式,获取利润。据他介绍,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药厂,因廉价药生产越多就越赔钱,甚至已在考虑转型,利用现有的设备生产保健品。
南京鼓楼医院的一位医生则反映,他自家人生病,从来都是挂最便宜的青霉素,而对于患者,他却不敢给用这么便宜的药,因为那样说不定病人会告医生不负责任,还有的患者会直接点名用某种牌子的药。
专家解困:应考虑调整药品加价率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批零倒挂,一些地方甚至已有接近60%的药物瞬间退市。廉价药大面积退市,高价药纷纷上柜,增加了解决看病贵的难度。
而对患者而言,弃用廉价药,导致的恶果是人群耐药性普遍升高。一位医学专家对记者直言,他在英国进修时,亲眼看到英国专家给中国病人用药是英国人的3倍剂量,否则没有效果。
专家指出,应对廉价药大面积退市,一个重要的手段应该是考虑调整药品加价率,在政策层面上用经济手段调节市场。国家发改委药品价格评审中心主任卢凤霞认为,国家有关部门有必要根据市场情况适当调整药品的加价率,低价药流通加价要高一点,高价药流通加价率要低一点,从而鼓励企业生产常用廉价药品的积极性。
信息来源:慧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