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 English [切换] 药用原辅包质量审计、注册及供应;GMP 质量体系咨询;药物制剂研发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

国内医药行业需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求生存

发布者:国际药物制剂网 发表时间:2008/10/8     点击: 657

    面对全球非专利药的巨大市场机会和多层次创新药物的巨大市场需求,国内制药企业应该加快推进医药产业对内、对外和参与国际市场多元化竞争的走出去战略,实现我国从非专利原料药、制剂仿制到自主创新药物研发的转变。
 
    由于我国药物原创的软硬件基础相对落后、薄弱,改革开放30年来的医药创新主要围绕着仿创的目标展开,在开放政策的推动下,重点引进国外专利过期药品,引进先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大大促进了医药产业的技术升级和结构优化发展。1978年以来,医药工业年均销售收入增幅超过17%,远远超过全球医药市场的平均增速8%~10%,2007年,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约6700亿元,相当于30年前70亿元的近100倍。
 
    随着医药产业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趋势加快,制药企业自主创新的市场需求也与日俱增,为继续促进医药产业对内、对外开放,实现医药产业自主创新发展,宏观政策应该给予更多重视和引导。
 
    首先,发挥市场体系的创新作用、搭建医药创新的联动平台是医药产业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
 
    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医学、药学、化学、生物学、信息学技术等,国外原创性的新药研发往往需要十几年时间,耗费十几亿美元,其中,不同研发阶段由不同类别、层次的研发机构来共同协作完成。而新药研发和技术创新的成功正是得益于这种成熟而完善的创新市场体系和联动平台。
 
    鼓励新药研发已纳入国家新时期创新计划重点支持项目,国内制药企业作为医药产业创新的主体,应该主动加强协作、积极创新产业链建设;在重大科技项目攻关的不同环节主动加强互补合作,通过创新资源有偿共享,减少重复性投入,对于加快医药产业关键技术创新和参与国际研发外包、赢得国际竞争的进程将大有裨益。
 
    研发外包已成为制药行业近几年引人瞩目的药物创新发展模式。由于国内的市场体系不完善、创新主体的市场意识还不强,导致国内制药企业之间的研发外包和产、学、研之间的合作力度低于国内与国外制药企业之间的研发外包合作水平。
 
    医药创新研发的竞争压力愈来愈大,加快完善国内医药创新市场体系,同样需要国家政策的引导,国家应提供更多支持制药企业自主创新的有利政策和市场环境。在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基础上,加大政策性投入和税收优惠扶持力度;特别是鼓励灵活的股票基金参与驱动制药产业持续创新,开辟医药技术创新和产业资本创新有效融合的发展新模式。
 
    其次,面向全球市场、重视国际资本运营、延伸医药产业链,是医药产业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的主观需求。
相较于印度医药产业的创新现状,我国医药产品出口国际高端市场的份额较小,特别是制剂产品出口比重偏小。2006年,我国制剂药物出口平均价格仅为2.13美元/Kg,而进口药物平均价为141.29美元/Kg;进入欧洲市场(通过欧盟GMP认证)的制剂出口也大多为委托加工方式,究其原因是新药研发实力较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极少,仿制药持续创新的能力不足。
 
    造成这种差距的深层次原因便是国内创新经营理念的相对滞后、仿制药再创新意识相对淡薄、产品链创新模式相对薄弱,这就需要我们继续扩大开放的胸怀和视野,重视医药创新人才的引进、医药创新技术的投入和医药创新资本的科学利用。
 
    印度医药产业创新的开放发展非常值得国内企业学习。尽管印度的医药工业近几年面临着市场竞争问题和政府价格管制,但其在销售盈利上仍保持了令人惊羡的增长态势。印度制药经济Pharmabiz最近在研究中列出的比较重要的75个医药公司2006年的财政年报显示,2006~2007年,印度医药企业实现销售额增长23.5%,净利润增长44.5%。
 
    印度医药企业在销售和收益上所取得的创记录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其针对世界高端规范市场的良好出口业绩。印度制药企业紧紧瞄准价值达800亿美元的在2001~2007年间失去专利的药品市场,成功地通过产品出口与资本输出相结合的方式,快速进入欧美等高端市场的通用名药物领域。像Ranbaxy、Dr Reddy、lupin和Cipla公司的创新型仿制药已不满足于印度国内市场,而是把重点直接了当地转向美国市场。
 
    同样起步于仿制之路的印度制药企业并非单纯的仿制,而是仿中有创,重视申请工艺技术专利,努力自主研发新药,大力出口增值创新型产品。出口市场主要是美国、西欧和俄罗斯,特别是原为“重磅炸弹”的专利过期产品,如氟西汀、环丙沙星、奥美拉唑等。
 
    面对全球非专利药的巨大市场机会和多层次创新药物的巨大市场需求,国内制药企业应该多借鉴印度的成功经验,加快推进医药产业对内、对外和参与国际市场多元化竞争的走出去战略,实现我国从非专利原料药、制剂仿制到自主创新药物研发的转变。
 
中国医药产业如果要甩掉“缺新药”和过度依赖生产“过期药”的帽子,也需要学习信息产业开放创新、解决“空芯化”核心问题的思路,在开放经营理念中加快推动新药研发。

 

来源:医药经济报

【编辑:amanda】 国际药物制剂网       本文链接: http://www.phexcom.cn/hydt.aspx

在线
咨询

在线咨询服务时间:8:30-17:00

服务
热线

021-55807300
8:30-17:00

关注
微信

PHEXCOM公众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