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辅料研究值得进一步挖掘
发布者:国际药物制剂网
发表时间:2009/11/23 点击:
492
次
中药炮制辅料是指对中药饮片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中药用辅料炮制的方法,系将中药与辅料(一种或者几种辅料)共制的方法。用辅料炮制中药能改变药性、增强其疗效、消除或减弱中药的毒性及副作用,达到临床上安全用药目的。
中药炮制辅料的起源及作用
中药炮制常用液体辅料有酒、醋、盐、蜜、生姜汁、食盐水、卤水、甘草汁、黑豆汁、胆汁、麻油等;固体辅料有麦麸、滑石粉、土、砂子、白矾、豆腐、羊油脂等。最早应用于炮制的液体辅料是酒和醋。李东垣《用药法象》中有“病在头面及手稍皮肤者,须用酒炒之,借酒力以上腾也”。
米醋,祖国医学将其作为一种药物来配伍使用,主要被认为与药物有相须相畏作用。如明代《本草蒙鉴》中云“用醋注肝,且资住痛”。《本草通玄》中云“醋取收敛”。芫花“以好醋煮则毒减”。现代研究证明,醋制可使矿物药缓其性而又可以使体质酥脆,便于粉碎。醋制入肝,增强活血祛瘀、理气止痛的作用。
蜂蜜,能和百药,养脾气、消心烦、去膈上痰。总之蜜制中药后,饮片有明显增强其润肺止咳的作用。
姜汁的制备方法始见于汉代张仲景的《金匮玉函经》:“生姜一斛出汁三合半。皆薄切之,乃捣绞取汁……无生者用干者,一两当二两。”这里的姜汁并非作为炮制辅料应用,只是作为单味药汁入药。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及陶宏景所著《本草经集注》先后提出了生姜汁解半夏毒的经验和姜汁制半夏的道理“中半夏毒:以生姜汁干姜并解之”。
中药盐制始载于《雷公炮制论》。中药经盐制后,能改变其性能,增强补肝肾、疗疝止痛、润下利水、滋阴降火的作用,可缓和中药的辛燥之性,并具有防腐等炮制作用。历代用盐制的药物有100多种。
总之辅料炮制中药主要是增加疗效,减低毒性,改变药性,改变药物质地,有利于中药粉碎和药物煎出、矫味、矫臭等作用,辅料在炮制过程中确实起着重要作用。
应用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辅料炮制理论的实验研究不够深入,其作用机理及科学内涵大多不清
随着辅料应用的日趋增加,中药用辅料炮制的理论也日趋成熟,成为中药炮制的核心,形成了一套传统的辅料炮制理论,如“酒制升提,引药上行;蜜制润燥、增益元阳;醋制入肝,且资住痛;盐制入肾主骨;甘草解毒;姜制温散而开痰”。
用这些辅料炮制中药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如何用现代科学实验数据去揭示、阐明这些理论的科学内涵,这些传统理论与现代科学有什么关系,怎样用现代科学实验来解读和表达“酒制升提”等确切含义,目前实验研究报道较少。因此,辅料炮制理论的实验研究,是目前中药炮制研究一个重要的内容。
制备辅料的工艺需要优化、筛选和规范研究
作为炮制辅料用如生姜汁、吴茱萸汁、甘草汁、黑豆汁、炼蜜等是需要进行加工制备的,因此其制备工艺的优化筛选就是非常重要的。蜂蜜作为中药炮制辅料,其炼制工艺是多样的,可以说是全国各异,一地一法。
炼制工艺不一,熟蜂蜜质量也就不一,如蜂蜜原有的香气物质、色泽、酶、糖、氨基酸等都会在不当的炼制过程中发生变化,那么炮制用蜂蜜炼制到什么程度为最佳,才能与药物起协同作用达到中药炮制目的,目前需要深入研究。
中药炮制用辅料药用标准急需建立
目前炮制所用辅料酒、醋、盐、蜜等,其中一部分是食品行业的调味品,是有食品的国标,但没有药用标准,炮制辅料应用一直无法纳入标准化管理范畴。
研究思路与方法
我国食醋生产约始于周朝以前。从魏晋时期的《名医别录》记载醋的功效以来,醋一直是中医传统药物的组成部分。作为辅料在中药炮制中的使用,是前人留下的宝贵的用药经验,值得进一步发掘整理。自唐开始,历代医家均主张米醋入药,且认为陈久者良。中药醋制后对药物有增效、减毒、缓性、矫味等多方面的作用。
酒应用于临床,最早见于《皇帝内经》。到《神农本草经》有作辅料记载。到清代出现“白酒”炮制药材。并认为米酒、白酒药性不同,“(米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烧酒,散寒破结,损人尤甚。”可见,历代习用黄酒。现代研究:目前食醋根据生产工艺,主要分为酿造醋,合成醋等,细分近百种,所含成分几十种。黄酒按含糖量分为:干型、半干型、半甜型、甜型等类型。作为辅料多用干型性和半干型。白酒作辅料应用的地区较少,集中于广西、贵州地区。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