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推动全球CRO 中国增长率为18%
发布者:国际药物制剂网
发表时间:2009/11/11 点击:
489
次
随着跨国药企正在寻求将更多的药品在中国这一全球人口最稠密的国家销售以及降低研发成本,中国本土为制药企业开展外包研究的公司将驶入快车道。
这种合作研发组织(CROs)负责承担大型制药企业所有阶段的研发工作——从发现能作为药物的化合物、开展动物实验甚至进行涉及上百人或上千人参加的不同疾病的费用高昂的临床试验。
新兴市场推动全球CRO
由于中国的药物研究外包机构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低的人力成本,从而能减少临床费用的支出,同时,中国还具有庞大的患者群,因此,包括辉瑞、默沙东和诺华在内的全球大型制药公司中的绝大部分公司都已经开始转向中国本土的CRO。
但由于中国本土的CRO公司大部分都是私人企业,只有药明康德一家是上市公司,因此,中国CRO公司的总收入目前还不是很准确。
全球咨询公司Frost & Sullivan公司的资深分析师Ranjith Gopinathan认为,中国负责包括临床试验在内的末期研究阶段的CRO公司已经驶入快车道。他们认为,中国CRO公司总的年收入为1.45亿美元,比全球外包业务的2%还低一点。他们认为,中国的CRO行业将保持18%的年增长率,至2102年达到2.4亿美元。
因此,包括总部位于美国的科文斯和Charles River实验室国际有限公司在内的跨国CRO公司正在加强自己在中国CRO行业的地位。
“中国CRO市场规模大,未被开发且正在快速增长,”美国投资公司William Blair的分析师John Kreger如是说,“这正是目前制药业继续的。”
Kreger表示,在接下来的几年内,全球CRO市场将出现小幅下降,主要是由于西方制药企业正在削减在CRO上的投入,但是中国的CRO业务将茁壮成长。包括中国、印度和其他新兴市场将对全球其他地区CRO不明显的增长有所弥补。
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加强了食品药品监管系统的建设后,中国的CRO公司应运而生。
据位于上海的咨询公司Modular R & D分析,中国的CRO行业竞争非常激烈,目前中国至少有138家CRO公司。
IMS Health 公司新兴市场业务全球负责人Mandy Chui表示:“中国的CRO行业总体来说还非常年轻并且非常零散,但是他们将很快就能达到国际标准,具有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
从化学至毒理研究的超越
过去的几年中,中国的CRO公司关注的焦点是利润相对较低的诸如生物和化学领域,包括从化合物筛选至确定这些化合物是否具有成为药物的潜力。这些CRO公司也会生产用于仿制药的原料药。
但如今,中国的CRO公司越来越多的,无论是本地的还是外国的,正在进入药物开发链条中利润更高的环节中去。这些环节包括了诸如毒理研究、动物研究和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等药物临床前研究。
Charles River公司的首席执行官James Foster估计,2010年毒理学研究需求将显著上升。他在一次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我们希望所有我们曾经在美国和欧洲做过的业务,最终也能在中国开展。”他的公司今年1月刚刚在上海设立了一个新的承担新药临床前研究的公司,目前正在计划在中国设立第2家公司。
“中国每年的毒理研究市场将达到2000万美元,毒理研究主要是借助于动物,在药物研究的早期发现其严重的副作用。这一市场在接下来的5至7年,将达到2亿美元,”科文斯公司首席执行官Joe Herring如是说。他表示,今年,科文斯在中国的CRO业务将实现盈利,2010年收入将翻番。
由于灵长类动物供应充足,在中国开展动物实验非常有利,在中国和美国都设有分公司的生物CRO公司Genscript的首席执行官张丹如是说。
为了获得中国药监部门的快速批准,并将现有药品销售到中国去,跨国制药公司需要在中国开展临床试验。辉瑞公司战略和业务发展部资深负责人Ronny
Krishana表示,在这种情况下,2010年,辉瑞公司将计划在中国与超过500家医院、2000名医生进行合作至少开展135项临床试验。Krishana说:“近年来,我们在中国临床试验上的投入显著增长。”
尽管具有增长潜力,Frost & Sullivan公司的Gopinathan同时表示出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担忧,目前获得国际认可的CRO公司不多,中国的临床试验审批时间比较长,将不利于中国CRO市场的增长。尽管如此,中国的CRO公司正在朝着药物研究中更复杂和更有利可图的阶段迈进。
“中国的CRO行业将帮助中国建立一个新的品牌,以创新和质量而闻名于世,到那时,‘中国制造’将再也不是生产廉价产品的代名词,”总部位于上海、主要从事CRO业务的桑迪亚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王晓川如是说。
来源:医药经济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