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 English [切换] 药用原辅包质量审计、注册及供应;GMP 质量体系咨询;药物制剂研发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

半年裁员过万人!默沙东、拜耳、CSL等巨头集体“瘦身”转型?

发布者:国际药物制剂网 发表时间:2025/8/21     点击: 12

2025年上半年,全球医药行业裁员人数已超万人。

8月19日,澳大利亚生物技术巨头CSL集团表示,计划在2026财年结束前将其流感疫苗部门CSL Seqirus分拆为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并在全球裁员近3000人,约占其员工总数的15%。

图片

CSL集团旗下拥有两大核心业务,分别是专注于血浆衍生疗法的CSL Behring(杰特贝林)和专注于流感疫苗的CSL Seqirus。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CSL集团将降低固定成本在总支出中的占比,并实施多项举措以提高研发管线效率,包括整合研发业务布局

在近期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中,制药行业正迎来新一轮结构性调整。默沙东、辉瑞、拜耳及诺和诺德等多家巨头相继宣布裁员与成本削减计划,其中仅默沙东一家便裁撤约6000个岗位。

事实上,2025年以来,吉利德、罗氏、辉瑞、葛兰素史克(GSK等巨头都分别启动过裁员计划,不过裁员规模多在百人,如今动辄数千人的裁员计划,是否意味着行业降本增效已进入更深、更剧烈的阶段?

裁员、拆分阴影下

投资者担忧加剧

在全球疫苗市场竞争加剧、接种率持续下滑的背景下,CSL集团除了宣布裁员3000人外,还将研发中心由目前的11个缩减至6个。本月,CSL集团已关闭美国境内22家表现不佳的血浆采集中心。整体重组预计在三年内节省约5.5亿美元成本,其中大部分节约将在2027财年前兑现。

尽管公布了裁员计划,CSL集团截至 2025年6月30日的财务业绩依然强劲,税后净利润为30亿美元。
图片

不过裁员消息发布当日,CSL集团股价下跌近17%,收于225.50澳元/,反映投资者对裁员及业务重组前景的短期担忧。分析人士指出,裁员通常被市场视为利好信号,但投资者担心裁员与分拆将对公司未来营收增长造成压力。

CSL集团大部分营收来自CSL Behring血液疾病疗法业务,该板块利润率更高、市场需求更稳定。2025财年,CSL Behring收入同比增长6%,最核心产品血清免疫球蛋白(Ig)收入同比增长7%。

图片

相比之下,主营流感疫苗的CSL Seqirus部门则面临挑战。尽管有H5禽流感疫苗和日本COVID疫苗分销的提振,但其全年销售收入22亿美元仅实现了2%的微弱增长。这一疲软表现主要归咎于美国市场免疫接种率的“大幅下滑”,其两大核心产品造成了严重冲击,Fluad销售额下滑14%至9.01亿美元,Flucelvax下降12%至4.74亿美元。

对于CSL集团的裁员和分拆,分析人士指出,裁员通常被市场视为利好信号,但投资者担心裁员与分拆将对公司未来营收增长造成压力。

CSL Seqirus是CSL集团旗下过去一年唯一利润率和盈利出现明显下滑的部门,在当前环境下拆分疫苗业务独立上市明显并非最佳时机,拆分后虽然有机会进一步强化CSL Behring和Vifor业务的价值,但与此同时CSL Seqirus的价值也可能被进一步的打压,这也会导致更多的长期投资者会倾向于暂时撤离。
大药企剥离非核心资产的动作近年来屡见不鲜。辉瑞、GSK、赛诺菲等公司都通过分拆或独立疫苗/消费者健康业务,提升核心业务聚焦度并释放价值。CSL集团此举也与全球制药行业“瘦身增效”的趋势一致。短期来看,裁员和分拆导致市场信心动摇,股价承压;但长期而言,如果CSL Seqirus能在独立后灵活应对市场波动,同时CSL Behring继续保持高增长,重组可能带来股东回报的改善。

行业三座大山压顶

裁员规模创新高

2025年上半年,生物制药行业裁员企业和人数均同比大幅增加。据BioSpace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球共有130家生物制药企业实施裁员,累计裁减员工达到13470人,较2024年同期91家公司裁减的10276名员工增长31%。

进入下半年,这一趋势未现缓和,反而持续扩大并向头部企业蔓延。CSL集团宣布裁员3000人之,默沙东确认将在全球范围裁减约6000个岗位,约占其员工总数的8%
裁员动作的背后,是默沙东为节省成本而推出的全面削减计划。默沙东方面透露,其于2025年7月启动了一项多年期优化计划,通过提升生产力,预期每年省下30亿美元成本,从而推动产品组合转型。

作为该计划的一部分,默沙东同时批准了裁员计划,预计裁减部分行政、销售和研发岗位。裁员计划将为其每年省下约17亿美元,预计2027年底前即可实质性兑现。

默沙东在官网中披露,2025年第二季度,其已在其GAAP(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业绩中计入与该裁员计划相关的6.49亿美元费用。

曾经依靠“药王”Keytruda(K药,帕博利珠单抗)HPV疫苗两大明星产品领跑行业的默沙东,正随着K药增速放缓和HPV疫苗需求退潮,步入艰难的产品结构转型期。近期,默沙东披露了上半年不太乐观的业绩:总营收313亿美元,同比下降2%;制药业务收入277亿美元,同比下滑3%;中国区收入下滑尤为严重,同比下滑70%至10.75亿美元,仅占默沙东全球制药业务的3.9%。

作为另一家制药巨头,拜耳自2023年7月启动大规模重组计划以来,已裁减了1万多名员工。然而,继2025年第一季度宣布裁员2000人之后,拜耳首席执行官比尔·安德森(Bill Anderson)在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宣布,预计还会有更多裁员。

2024 年第二季度末,该公司在全球拥有96567名员工。根据该公司周三发布的报告,到2025年第二季度末,员工人数为89556人,下降了7.3%。

丹麦制药巨头诺和诺德在公布财报时,也宣布了削减开支的计划。该公司表示,将终止8个在研项目。诺和诺德前CEO周赋德(Lars Fruergaard Jørgensen)在卸任前一天对媒体表示,该公司“可能无法避免裁员”。

裁员潮背后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

最直接的推力来自资金收缩。面对销售额下滑与业绩疲软,不少企业不得不通过裁员来缩减开支,竭力延长自身的“财务跑道”以维持运营。

更为严峻的是迫近的专利悬崖”。公开数据显示,未来两至三年,多款全球年销售额超50亿美元的重磅药物将陆续失去专利保护。到2030年前,相关产品总销售额接近2000亿美元的市场缺口亟待填补,这对企业持续盈利与管线衔接构成巨大挑战。随着众多新药上市以及仿制药的冲击,药企面临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临床试验失败也是压垮制药企业命运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次试验的失利,往往会让小型公司陷入存亡边缘。Prothena 在其单抗 birtamimab 的 Ⅲ 期试验失败后,果断裁撤 63% 员工,转向早期管线;Rocket Pharmaceuticals 则因基因疗法试验中出现患者死亡、FDA 临床暂停,不得不裁员 30% 并推迟另一管线的审评计划。

【编辑:amanda】 国际药物制剂网       本文链接: http://www.phexcom.cn/hydt.aspx

在线
咨询

在线咨询服务时间:8:30-17:00

QQ在线咨询:

服务
热线

021-55807300
5*9小时服务热线

关注
微信

PHEXCOM公众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