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 English [切换] 药用原辅包质量审计、注册及供应;GMP 质量体系咨询;药物制剂研发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

Biotech整合大提速!睿跃生物借壳,葆元医药、依生生物之后纳斯达克再迎中国浪潮?

发布者:国际药物制剂网 发表时间:2024/11/22     点击: 47

随着国内创新药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扩大,跨境并购和资产整合也成为国内Biotech企业的越来越多的选择。

近日,Cullgen(睿跃生物)宣布与Pulmatrix达成合并协议,根据协议,合并前Pulmatrix股东将持有合并后公司约3.6%的股份,合并Cullgen股东将持有合并后公司96.4%的股份,合并后的公司将以Cullgen的名义运营,总部设在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并在纳斯达克上市。

值得关注的是,睿跃生物本次资产整合,核心目标是寻求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在此之前,葆元医药、依生生物等国内Biotech企业,也通过并购和资产整合,登陆美股市场拓宽融资渠道。

业内观点认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能够得以通过并购整合等其他方式登陆海外市场,掀起海外上市的浪潮。同时,正因为海外投资者逐渐认可中国生物制药公司的创新能力和产品管线情况,国内Biotech公司逐渐受到国外企业的认可获得更多来自海外市场的融资。



反向收购借壳上市

资本运作“老手”再操盘



睿跃生物是由熊跃、金坚、罗楹三位博士于2018年联合发起创立的一家私营临床阶段生物药物公司,应用其专有的靶向蛋白降解uSMITE™平台来发现和推进治疗癌症和其他疾病的疗法。目前,睿跃生物有三个正在启动Ⅰ期临床试验的降解剂管线。其中,两个项目是用于癌症治疗,一个项目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疼痛。

目前睿跃生物的两款在研产品代号分别为CG001419和CG009301。其中CG001419是一种一流的、选择性的、临床活性的口服泛TRK降解剂,目前正在两项单独的临床试验中进行研究,一项用于实体瘤,另一项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疼痛。CG009301则是一种用于治疗血癌的GSPT1降解剂,包括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R-MDS)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Cullgen已获得中国CDE对该候选产品的IND许可,Cullgen预计将在2025年第一季度为第1位患者给药。CG009301也有可能用于治疗携带MYC扩增的实体瘤。

除了三个临床项目外,睿跃生物还推进了其他几种靶向蛋白质降解剂和DAC,主要用于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与安斯泰来合作的靶向细胞周期蛋白的项目。2023年6月,睿跃生物曾与安斯泰来(Astellas)达成一项研究合作和独家选择权协议,共同开发多种创新的靶向蛋白降解剂。双方旨在将睿跃生物专有的 uSMITE ™靶向蛋白质降解平台与安斯泰来的药物发现能力相结合,开发多种靶向蛋白降解剂。

图片

除了研发技术平台和产品管线,更加值得关注的是,睿跃生物本次“反向收购”借壳上市,作为资产整合“老手”的罗楹又一次进入了产业视野。

在参与创立睿跃生物前,罗楹曾在2001年创立创新药研发企业睿星基因,后又基于融资需求,推动该公司与日本GNI公司合并成为GNI集团,于2007年在日本东京实现上市。随后,GNI集团2006年开始陆续收购北京康蒂尼药业,并于2011年实现对后者的控股,并最终推动该公司反向收购美国上市公司CATALYST BIOSCIENCES,两者于2023年10月正式合并为Gyre Therapeutics,康蒂尼也因此实现在纳斯达克上市。

此次与睿跃生物合并的Pulmatrix成立于2003年,2014年通过IPO登陆纳斯达克,2015年市值达到1.5亿美元,上市即巅峰,随后市值便再也没有超过1.5亿美元,股价一路走低,直到如今合并前的700多万美元,三年时间市值缩水到此前的十分之一不到。2023年底,公司现金及等价物还有1900万美元,而到今年三季报披露时,现金及等价物仅剩1070余万美元。

图片

对于Pulmatrix来说,此次合并无疑是提振了公司的市场行情,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从股市数据可以看出,Pulmatrix从合并前的市值不足800万美元一跃至近2000万美元,截至昨日收盘,Pulmatrix每股5.62美元。

图片


图片

业内分析认为,上市已十年的Pulmatrix研发管线并没有能够得到市场认可,经历过黄金时期,在如今现金流又不充裕的情况下,以合理的价格寻求被收购,对Pulmatrix而言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证券市场变幻莫测

国内Biotech多元化融资



进入2024年以来,IPO节奏正在持续收紧,港股流动性欠缺,国内Biotech开始将尝试更加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市场人士普遍认为,IPO(首次公开募股)收紧政策大概率将延续,加之市场对上市公司质量要求提升,预计IPO数量和融资规模将下降。受益于即将出台的直接IPO制度,新增上市公司数量和融资规模有望保持增长。相较于传统的IPO,借壳上市的时间成本较低,且可能避开一些严格的上市审核流程。

2024年初至今,众多拟上市公司的IPO申请经上海、深圳、北京三大证券交易所最终撤回申报材料,引发资本市场投资者广泛关注。其中,创业板拟上市公司超过40家。

港股方面,香港金融市场在外部环境和内部市场的双重影响下,出现了资金流向变化。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加大,直接导致全球股票市场资金的流动趋紧。

正因如此,寻求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和路径,越来越受到国内Bitech企业的关注,进军美股市场成为一条可以选择的道路。不仅仅是睿跃生物,在此之前还有葆元医药和依生生物,通过资产整合和并购开启海外上市之路。

葆元医药成立于2018年11月,由首席执行官(CEO)王钧源博士、首席医学官(CMO)颜冰博士和首席商务官(CBO)郑利华博士联合创立。目前葆元医药已引入三个临床资产,包括一款一类创新药——ROS1/NTRK双靶点抑制剂他雷替尼胶囊(AB-106),该药物已被FDA及CDE认定为突破性疗法(BTD)。此外,公司还拥有AB-218(血脑屏障穿透性的mIDH1抑制剂,处于全球临床Ⅱ期开发阶段)和AB-329(高选择性AXL抑制剂,目前处于临床I期)两个临床资产。这些管线产品均具有一定市场潜力,处于全球研发第一梯队。

今年3月,美国上市公司Nuvation Bio宣布将以全股票交易形式收购国内明星Biotech公司葆元医药。根据并购条款,Nuvation Bio现有股东将拥有合并后公司67%的股份,葆元医药股东将拥有剩余33%的股份。Nuvation Bio的授权董事人数将从7人增加到9人,葆元医药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CEO)王钧源博士将被任命为公司董事会第I类董事,葆元医药A轮独家投资方德诚资本创始及管理合伙人崔相民博士将被指定为公司董事局第III类董事。

图片

同样顺利完成借壳上市操作的还有依生生物,依生生物于2023年3月17日正式以“YS”为股票代码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3月16日,依生生物完成了与 Summit Healthcare Acquisition Corp 的业务合并。2022年9月,依生生物宣布与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ummit签订了业务合并协议。其中,依生生物是一家创新型传染性疾病和肿瘤领域生物制品的研发型全球化企业,在中国、新加坡、美国、阿联酋、菲律宾设有业务运营中心。Summit是由康桥资本创始人傅唯牵头发起成立的SPAC,其基石投资者包括雪湖资本、璞林资本。

据公司在此前公告的合并计划及进展文件显示,依生生物估值为8.49亿美元。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6个月内,依生生物收入录得人民币4.00亿元,同比增长48%;截止2022年3月底财年的收入为人民币5.02亿元,净利润为亏损1亿元。依生生物与Summit的合并为依生生物募集资金3600万美元,将用于依生生物PIKA佐剂狂犬病疫苗和重组新冠疫苗在多个国家的临床开发和未来商业化。

业内观点分析认为,国内医药创新企业逐渐在多个细分领域构筑全球影响力,通过并购等资本手段借壳上市,以及综合运用多元化融资手段,提升企业竞争力,丰富临床管线,也体现出国内诸多Biotech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决心和信心,或将向美股市场掀起了新一轮中国浪潮。

【编辑:amanda】 国际药物制剂网       本文链接: http://www.phexcom.cn/hydt.aspx

在线
咨询

在线咨询服务时间:8:30-17:00

服务
热线

021-55807300
8:30-17:00

关注
微信

PHEXCOM公众号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