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霉素类原料药成为上半年出口亮点
发布者:国际药物制剂网
发表时间:2009/7/21 点击:
674
次
我国成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原料药第一大生产国
据统计,在今年上半年我国20只重点出口药物中,红霉素原料药属于少数几只“量价齐升”的出口产品之一。多年来出口业绩一直平平的红霉素类原料药为什么会出现强劲增长态势?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有关人士认为,其原因在于国际市场对第三代红霉素制剂的需求旺盛,但是西方国家减少了红霉素原料药的生产数量,并且把抗生素产业链转移到了其他国家(即原料药的“外包生产”)。
第三代红霉素走俏国际市场
据国外报道,过去几年,国际抗生素市场规模大约在350亿~380亿美元之间,2012年有望达到450亿美元。目前,全球抗感染药物市场的三大主导药物是头孢菌素/半合成青霉素类(即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即沙星类)和大环内酯类(以第三代红霉素为主体),这三类药物合计占了80%的抗感染药物市场份额。其中,以第三代红霉素(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罗红霉素等)领衔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近年来在国际市场所占份额稳步上升,从2000年的5%上升至去年的11%。
过去几年,由于各国医院频繁使用各种头孢菌素类制剂,导致细菌耐药现象出现,尤其一些儿科疾病对常用头孢菌素的耐药现象尤为严重。美国临床医学界发现:以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罗红霉素为代表的第三代红霉素制剂对9种临床常见儿科感染性疾病疗效尤为显著,所以近年来美国各医院第三代红霉素用量激增。据国外医学媒体报道,美国目前每天约有100万名患儿在使用第三代红霉素。同时,第三代红霉素制剂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目前美国老年人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常见肺部感染性疾病)时,疗效也优于现有的其他抗生素制剂。
在美国和欧洲市场,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罗红霉素制剂已成为医院仅次于头孢菌素的临床常用抗感染药物,如阿奇霉素制剂在美国和欧洲的销售额合计已达15亿美元左右。
制剂的旺销也反映在我国原料药的出口上:自2006年以来,我国阿奇霉素出口数量逐年上升,今年上半年出口数量比去年同期增加40%——这在青霉素工业盐、四环素等我国传统大宗原料药的出口数量不断萎缩的大形势下已属难能可贵。
我国成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原料药第一大生产国
迄今为止,市场上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约有20个品种,包括人们熟知的红霉素、麦迪霉素、螺旋霉素等以及第三代红霉素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地红霉素和氟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最大优点是,青霉素能治疗的感染性疾病大环内酯类药物同样能治,而且后者几乎没有过敏作用,所以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够作为青霉素的替代药物。我国基本上已能生产几乎全部国际市场上销售的红霉素类原料药产品,从上世纪80年代风行世界市场的琥乙红霉素到现在畅销的阿奇霉素,我国均已做到规模化生产。事实上,我国已成为世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原料药第一生产大国。包括半合成红霉素的中间体——硫氰酸红霉素在内,我国大环内酯类原料药的总产量已逾1万吨,占世界总产量的2/3。
同时,我国相关企业的生产技术也提高得很快,与日本等发达国家发酵水平之间的差距正在减小。据业内人士说,我国红霉素发酵收得率每年提高大约10%,所以成本逐年下降,产量逐年上升。据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字,1996年我国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全国总产量仅有500~600吨。而2007年全国总产量已突破1万吨,其中硫氰酸红霉素占80%,达到8000千吨,产量居世界第一。硫氰酸红霉素不仅是重要的饲料添加剂,还是合成第三代红霉素的关键中间体原料。雄厚的硫氰酸红霉素产能奠定了我国红霉素生产大国的地位。据悉,在国际市场上,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罗红霉素3只第三代红霉素产品的单品种销售额均在15亿美元左右。我国企业紧跟国际市场形势,出口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原料药品种主要是硫氰酸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和罗红霉素等热销产品。
疗效优于现有的其他抗生素制剂,第三代红霉素产品市场前景看好。同时,到“低人力成本国家”采购价格低廉的原料药已成为一种国际趋势。所以,作为全球第一大红霉素类原料药生产国的中国,自然成为欧美和东南亚市场红霉素类原料药的主要供应国。笔者认为,今年我国红霉素类原料药的出口有望拿到世界第一。
来源:中国医药报
fluconazole pill
open betamethasone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