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的原因也蛮复杂的,固然有企业所处市场环境、所处发展阶段的原因,也和国民性格、企业文化有一些关联。是非成败,留与后人评说。
在相反的赛道上狂奔,并非夸张。君不见,以辉瑞、赛诺菲为主的跨国大药企纷纷“弃卒保帅”,扔掉消费、保健、仿制药等产品管线;国内药企则相反,跨足医美、CXO,多元经营为目标,有些目标不清楚的就选择炒股。或者可以称为“狡兔三窟”。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改革迎来新生。不过在当前阶段,各大药企颇有些势在必行的意味了,改革,不一定迎来新生;但不改革,就意味着可能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国际大环境上,全球黑天鹅事件增多,反复无常、传播极快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供应链危机,各种蝴蝶效应和连锁反应……饶是见惯了风风雨雨的百年大药企也有些看不懂了,未知的冲击,往往意味着彻底的颠覆,必须打起精神应对。
国内环境,也不简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为起点,加速审评审批,集中带量采购,创新药医保谈判……不得不说,这一套组合拳下来,中国市场的跨国药企和国内药企都有点醉了。“旧貌换新颜”,大买方市场,终于看清谁是最亲爱的人。这也算某种程度上国家承诺的共同富裕,而且医保基金的现实难题摆在那里,都共同了,只能往前看。
于是乎,不管是对未知的恐惧也好,还是基于现实的深刻理解也罢,跨国药企和国内药企都选择做了同一个动作:转型升级。只是很有趣,大家选了两条相反的路。国内药企终于FIC了。
药企们在天平的两端
GSK去年年中拆分了消费者保健业务,成立“新葛兰素史克”。根据GSK首席执行官Emma Walmsley的规划,剥离消费者保健业务后,新GSK将专注于疫苗和特药。
早一些,默沙东表示,公司业务将一分为二,将女性健康、生物类似药及部分成熟药品剥离入新公司欧加隆。2021年6月3日,默沙东宣布:公司已经完成对欧加隆的分拆。
再早一些,辉瑞剥离仿制药业务放入普强,与迈蓝合并,成立晖致。辉瑞董事长Albert Bourla表示,“砍掉”普强、“卖掉”健康业务之后,“新辉瑞将是一家规模较小、以科学为基础的公司,专注于创新。”
与跨国药企轻装上阵相反,天平的另一端,是选择多条腿走路的国内药企。
华东医药最近出了一把风头,年报日涨停,冲破当时当下的医药寒冬惯性,不容易。
2018年,华东医药全资收购英国公司Sinclair,正式涉足医美。2021年,公司国际医美业务合计实现营业收入约10.0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3.28%,核心产品Ellansé®全球市场实现99%的增长。
不同于其它行业单枪匹马涉足医美,医药企业向医美进军大有争先恐后之势。四环医药将2021年最新上市的肉毒素品牌乐提葆作为提升业绩的新引擎,仅去年2-6月,乐提葆收入达到2.58亿元,销量超过20万瓶。受医美业务的影响,四环医药2021年营收和净利润分别较上一年增长1383.3%及971.1%。
涉足CXO的也有几家公司。为了降低研发成本,很多药企都自建了团队,给自己做是做,给别人做也是做。而且研发是投钱的生意,通过CXO降低研发压力,不失为一种路径。“小试牛刀”,仪器、耗材、员工都一样,换个甲方的事。
还有一些药企热心投资,比如云南白药和泰格医药。不过投资和主营业务相隔太远,实现盈利对主营收入没有什么助益,亏损则会加剧自身业绩波动,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敞口。
多元就是错吗?
非也。多元意味着尝试意味着新生。核酸检测,“改革开放”的春风袭来,“胜者为王败者寇”。
截至2021年底,共有34个核酸检测试剂批准上市,来自28家企业,其中有12家为上市公司。
2020年武汉疫情初期,6家企业的6个新冠病毒检测产品最先获批应急上市。这6家分别为之江生物(688317.SH)、圣湘生物(688289.SH)、捷诺生物、伯杰医疗、达安基因(002030.SZ)和华大集团(华大基因和华大智造)。
2020年8月,圣湘生物作为“抗疫第一股”挂牌科创板,董事长戴立忠的财富市值也超过150亿元,跻身亿万富豪队列。
2021年1月,之江生物登上上交所科创板。2020年,之江生物营业总收入超20亿元,利润总额为11多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92.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708.96%。
圣湘生物和之江生物之前都是岌岌无名的公司,技术也不先进,更不可能早早致力于核酸检测试剂的研发。然而风来了,企业抓住了,事就成了。在未知的疫情面前,如果选择降低风险,聚焦核心业务,则不会有后面的超额收益和抓住未来的机遇。
对比一些头部基因检测公司,如贝瑞基因、泛生子、燃石医学等,则没能在新冠核酸检测中分得一杯羹。站在风口前,能不能说“无为就是一种过错”?这一次错过,就意味着掉队,意味着基因检测的重新洗牌。
小结
转型的路上,国内药企和跨国药企选择两个相反的赛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内药企的火候还不到。剥离仿制药吗?剥离了就啥也没了,bad idea。跨国药企有丰厚的资金储备和明确的未来现金流,可以精简业务,减少风险,闭门修炼创新力。国内药企现阶段直面“有今天,没明天”的危机,做不到潇洒挥一挥手。目前国内较为专注创新转型的恒瑞,也是“以仿养创”为前提的,一直用自有资金支持研发。
另一方面,时间是真朋友。跨国药企大都是百年老店了,如何发展壮大,如何应对危机,积累了很多经验教训。相比之下,国内药企一没有经济储备,二没有经验储备,必然转型路径更加多元化。而且,年轻也是一种资本,国内药企初生牛犊,机动性和灵活性强,更容易实现质的突破,参考美国小的biotech公司,参见因新冠疫情而冒头的公司。
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多元化经营始终是一把双刃剑。站上风口,就是质的提升;站错风口,就是卷入龙卷风。聚焦到企业自身,还需要就事论事,硬实力和软文化双向提升,以史为鉴,以梦为马。
【编辑:amanda】 国际药物制剂网 本文链接: http://www.phexcom.cn/hydt.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