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精神类药物市场将高速成长 跨国公司猛攻
发布者:国际药物制剂网
发表时间:2009/7/1 点击:
470
次
一直以来,推广门槛较高的精神类药物领域是跨国公司的天下,他们为临床推广进行学术研究也是不惜重金。
近日,由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主办、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协办的“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培训班”在广州召开。本次学术会议的主题是讨论如何将PSP量表这一精神科诊疗领域最为科学的诊疗理念正确地应用于临床,西安杨森倾力协办此次大规模的全国性培训项目的原因除了尽快将这一理念在临床普及之外,更多的是为了其配套药物帕利哌酮的临床推广。
资料显示,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不断加剧,精神分裂症在精神疾病中是较多见的疾病。我国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高达6.55%。,在中国,精神分裂症患者高达780万人。
显然,这个数字预示着一个高速成长的专科型用药市场,但目前我国市场上看到的更多的是外资企业的影子。
推广优势
一位在精神科从事药品推广的人士向记者分析,跨国公司之所以在这个领域具有优势,是因为他们拥有完善的学术推广体系,目前中国医学界对于精神类疾病的诊疗水平正处于逐步提升的状态。
以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为例,广东省精神卫生研究所社会精神医学研究室主任林勇强教授介绍说,精神分裂症患者常伴有幻觉、妄想等症,包括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认知障碍、情感症状、兴奋/敌意等五维症状;而社会功能缺失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当患者社会功能受损时,会表现出人际沟通障碍、自我意识缺乏等现象。在世界生物精神病学会联合会(WFSBP)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中,则将社会功能改善作为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最终目标。当患者的社会功能得到改善时,不仅能缓解病情,缩短病程,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能够大大减轻社会和患者家庭的负担,真正使患者重返社会。
“对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以往都特别注重对患者症状的控制和缓解,但实际上这只是治疗的一部分,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同等重要。”广州中医药大学杨铭哲教授介绍说。
据悉,2005年,在西安杨森等外资企业的推动下,PSP量表于2005年首次引入我国,是一种专有的、高效的患者社会功能评估工具,这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对精神分裂症诊疗的新方式,随后,在西安杨森的资助下,该量表将迅速向全国各地推广。
在花费如此大的精力支持更新目前精神分裂症治疗理念的同时,今年2月,杨森在中国引进了全球同步上市的新剂型——新分子药物帕利哌酮缓释片,该药物是全球第一个经FDA批准、PSP量表验证的精神病药,是能明显改善患者个人状态和社会功能的抗精神病药。
一位中国制药企业负责人认为,跨国公司这种影响到治疗理念层面的学术推广模式很值得中国制药企业学习。
中国角色
在跨国制药公司精心布局的背后,是中国精神分裂症药物市场的快速增长。
医院用药数据显示,2006年,全国样本医院抗精神分裂症药的用药金额已超过1.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3.5%,增速不但高于医院整体用药和精神神经用药的增速,也高于安定类用药大类的增长,按比例放大后可推算出,全国医院抗精神分裂症药的整体用药金额在10亿元以上。
与此同时,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市场的用药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更多的非典型抗精神分裂症药正逐步取代传统药物的地位。
而中国企业的努力也在继续,据悉,上海药物研究所从中药延胡索、千金藤中提取出一种具有双重药理作用的新药——SPD,可望成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另一种选择。
来源:医药经济报 陈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