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 English [切换] 药用原辅包质量审计、注册及供应;GMP 质量体系咨询;药物制剂研发技术支持和信息服务

国内最热门的 10 大生物类似药出炉,爆款有 20+ 家企业竞争

发布者:国际药物制剂网 发表时间:2020/9/9     点击: 402

自 2015 年 2 月国家药监局制订发布<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以来,我国生物类似药的发展逐渐进入正轨,目前已经是在研生物类似药数量最多的国家。


自 2019 年 2 月首个国产生物类似药(复宏汉霖汉利康)获批以来,截止发稿日已有 8 款生物类似药获批,其中 2019 年累计获批 4 款,今年截止到 9 月份也已获批 4 款。


统计日期截止:2020.9.8


根据国家药监局相关政策,生物类似药是指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获准注册的参照药具有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国内部分企业在研的生物药虽然与已上市的同靶点,但是未开展与参照药相似性研究的不在本次讨论的范围内。


全球的生物类似药种类主要分为单克隆抗体生物类似药、胰岛素、干扰素、非格司亭、EPO、生长激素和促卵泡激素。通过检索 Insight 数据库发现(https://db.dxy.cn/),目前国内在研的生物类似药集中在以下 25 款,涉及单抗类、胰岛素、非格司亭等,其中近 70% 属于单抗类生物类似药。


热门品种中在研企业数超过 10 家的有三款,分别是贝伐珠单抗曲妥珠单抗阿达木单抗,目前三个爆款药物国内均有生物类似药获批。



   国内生物类似药进入黄金时期


目前全球畅销的几款重磅生物药均面临专利悬崖,生物类似药的不断上市将快速抢占专利药市场。据 Frost&Sullivan 预测,2016 年至 2021 年,全球生物类似药将以 53.7% 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于 2021 年销售额达到 366 亿美元。


而国内生物类似药的发展也开始进入黄金时期。首先政策不断完善,为生物类似药的发展提供先决条件:


  • 自 2015 年,药审中心(CDE)首次颁布针对生物类似药的政策之后(<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 2016 年<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订稿)>重点提及「生物类似药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的类似」;
  • 2017 年<生物制品通用名命名原则规程>(征求意见稿)发布,规范生物制品通用名方法;
  • 今年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也明确了生物类似药 3.3 的注册分类;
  • 此外 CDE 也相继发布多个单抗生物类似药研发指导原则,一定程度上推动国产生物类似药的快速发展。

其次,国内企业研发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也促进生物类似药的快速发展,在创新技术、产能等方面均有新突破。


最后,医保目录中的通通用名生物类似药获批后,可以纳入医保支付;随着医保覆盖程度的加大,患者支付能力不断增加,未来中国生物类似药是场有望快速放量。据Frost&Sullivan 预测中国生物类似药的市场规模将于 2030 年达到 589 亿元。


   繁荣背后的危机

虽然国内进入生物类似药研发的利好环境,但是部分品种布局的企业过于集中。比如贝伐珠单抗,加上已获批、已报上市暂未获批、正在开展临床的企业一共有 20 家,此处还未统计获批临床的企业数。


虽然中国生物药起步晚,但是不影响我们发展快。目前生物类似药面临的最大危机就是集采了,在今年 7 月 17 日,医保局召开座谈会,就生物制品(含胰岛素)和中成药集中采购工作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研究完善相关领域采购政策。虽然官方后续没有新信息传出来,但是这一消息仍然像一把悬在企业头顶的刀,随时有可能削到脑袋。
如果不幸被纳入集采,那么上面已有企业获批的品种将成为重要标的。生物制品集采也许在明年或者后年,对于企业来讲已拿到批件的赶紧卖,没拿到的赶紧批,还没开始砸钱的要慎重了。

备注:以上统计是按照 Insight 数据库中原研/仿制药的条件筛选,如有疏漏还请留言指正

【编辑:amanda】 国际药物制剂网       本文链接: http://www.phexcom.cn/hydt.aspx

在线
咨询

在线咨询服务时间:8:30-17:00

服务
热线

021-55807300
8:30-17:00

关注
微信

PHEXCOM公众号
顶部